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專案組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是在2013年發現了尼阿底遺址。該遺址位於拉薩東北約300公里的那曲縣,面積約2平方公里,北臨色林錯湖和錯鄂湖。在4萬年前,這裡是一片相對溫暖的湖濱之地。
海拔4600米 保存佳
此次發現的尼阿底遺址位於海拔4600公尺,是一處規模宏大、地層保存完好、石製品分佈密集、石器技術特色鮮明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有連續的地層和可信的年代資料,所賦存的資訊彌足珍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說,這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範圍內最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刷新了學術界和大眾對青藏高原人類生存歷史、古人類適應高海拔極端環境能力的認識。
石葉工具 似瑞士軍刀
這些最早踏足高原的探險者是誰?考古學證據將線索指向了中國西北方和西伯利亞的早期現代人或丹尼索瓦人。曾有遺傳學分析認為,藏民可能從5到3萬年前生活於西伯利亞地區的丹尼索瓦人那裡得到耐寒基因。
石葉,就是如葉片狀、邊緣鋒利的石片,它們被稱為史前的「瑞士軍刀」。在尼阿底遺址計挖掘出3863件石製品;令人宛若置身史前「作坊」。
高星說,石葉技術體系是極為典型的、西北方人群的風格,更早時期曾流行於非洲、歐洲、西亞。在5到3萬多年前,西伯利亞同時生活著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早期現代人,那裡有更早、更典型的石葉工具。
遺傳學研究推測,西藏是丹尼索瓦人向南遷徙的通道,但一直缺少考古實物的證據。
因為西藏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史前人類遺跡非但不會隨地層而深埋,反而會因地殼的抬升和剝蝕作用,而在地表消失。
高星說,尼阿底遺址的石葉製作技術特點、地層序列和測年結果,為遺傳學的推測「提供了考古學證據」。
他進一步指出,在年代、地理位置和文化相關性上,尼阿底和新疆駱駝石、寧夏水洞溝等恰好相互銜接,「共同形成一條丹尼索瓦人群向南遷徙及其與當地族群融合的證據鏈」。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當天也在線上發表此一成果論文。
(記者/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