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旺報-綜合報導

2019-02-21・旺報-綜合報導
會看病歷診療 AI醫生快來了

廣州研發「輔診熊」人工智慧平台 診斷結果與醫生相當

由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教授夏慧敏、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張康等專家,所帶領的醫療數據智慧化應用團隊,結合人工智慧研究和轉化機構研發出「輔診熊」人工智慧診斷平台,透過自動學習,閱讀了56.7萬名兒童患者的136萬份電子病歷診斷邏輯後,再去診斷多種兒科常見疾病,準確度竟與經驗豐富的兒科醫師相當。此一令人震驚的結果,意味著「人工智慧醫生」上崗指日可待。

「輔診熊」人工智慧診斷平台不僅能讀圖識別影像,還能認字讀懂病歷,甚至會像醫生一樣的「思考」,並出具診斷報告、給出治療建議等。這並非科幻片的場景,而是人工智慧醫療正由前端科技轉變為現實應用,意即「人工智慧醫生」離病患越來越近。專家甚至認為,未來人工智慧醫生的應用,有利於緩解社會老齡化帶來的醫療資源供需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問題。

手術機器人在醫界應用最為廣泛。圖為醫生用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進行動物膽囊摘除手術。(新華社資料照片)
手術機器人在醫界應用最為廣泛。圖為醫生用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進行動物膽囊摘除手術。(新華社資料照片)

未來10年投資前景佳

北京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首席執行官楊志明博士認為,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突破發展,正與醫療垂直應用場景深度結合,而人工智慧和醫療的結合,被看成是未來5至10年的熱門投資之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中國人工智慧+醫療市場規模正持續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已達200億元人民幣。
人工智慧醫生首先可緩解醫療人力資源不足。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認為,人工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醫生資源不足的狀況,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放到基層,使更多群眾享受到普惠醫療。
其次可預防慢性病,上海瑞金醫院和人工智慧公司第四范式共同推出一款,由人工智慧發展出的糖尿病及併發症管理產品,民眾在公眾號中輸入包括性別、體重、空腹血糖等個人相關訊息,就可以預測出此人近3年患糖尿病的風險係數;指數超過一定比例,還會建議儘快去醫院就診。

杭州某醫院的醫療智慧機器人,與一名病患進行語音對話。(新華社資料照片)
杭州某醫院的醫療智慧機器人,與一名病患進行語音對話。(新華社資料照片)

可提高癌症篩查效率

再來能提高癌症篩查效率。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治癒率的關鍵,2018年12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帶頭展開上消化道腫瘤AI診療決策系統的研發及推廣應用專案,根據該系統試用初期資料分析,臨床試用中惡性腫瘤識別準確率已達到95%以上。徐瑞華認為,中國現有癌症篩查技術仍有許多局限性,癌症早診率僅約20%。人工智慧在胃癌、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早診早治方面均有廣泛應用前景。
最後是幫助公共衛生科學決策,業內專家認為,人工智慧經由海量的數據類比出醫療流程、醫療診斷、醫療建議和治療方案,對推動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將更科學。(記者/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