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旺報-綜合報導

2019-03-01・旺報-綜合報導
陸南極地震台換新貌 可無人操控

堅固、耐久、雜訊低 具遠端監控及資料傳送能力

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負責的南極長城站地震台改建任務圓滿完成的消息,最近引起不少人關注。新一代南極長城站地震台正式運作後,業界普遍認為,此次長城站地震台的改建成功,代表著大陸在南極地震觀測基礎設施和資料品質,可得到顯著的改善。

大陸的南極長城站地震台從1985年建成啟用至今,已有34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長城站地震台對推動大陸極地地震觀測科學發展、提升大陸極地觀測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改建任務持續兩個多月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受訪表示,近年來,由於地震台初建時期所使用的材料和儀器裝備等技術問題,再加上地震台觀測房受惡劣氣侯影響毀損嚴重,大陸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部門和研究所多方綜合研判認為,原地震觀測房已不具修復的必要,考慮到後續還有惡劣天候,為避免造成設備、線路受損和環境破壞,恢復並改善南極地震觀測基礎設施與工作條件是非常迫切需求的,因此,長城站地震台改建遂列為大陸第35次南極科考任務。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常利軍研究員2018年12月隨大陸南極科學考察隊,赴南極長城站開始實施地震台改建任務,這項工作持續了兩個多月,改建後的地震台實用、堅固、耐久、美觀,背景雜訊低,具有遠端隨時監控能力和資料傳送功能,也具備長期無人值守情況下,仍能正常運行的能力。

科考隊員挖掘觀測儀器安放坑。(取自新浪微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科考隊員挖掘觀測儀器安放坑。(取自新浪微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觀測儀器安放坑。(取自新浪微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觀測儀器安放坑。(取自新浪微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加快陸地震網路建設

據悉,長城站地震台改建完成後,可有效提升大陸在南極地區的地震監測能力,能為南極地震學研究提供高品質地震觀測資料,有助於加深對南極地區地震活動的認知和研究,探明南極大陸地殼和地函的深部結構,為大陸實現全球地震觀測網路建設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出,在南極進行地震觀測研究,特別是獲得寬頻帶數位地震資料,可以了解南極大陸的地震活動性,對研究南極大陸和大陸架岩石層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透過分析這些地震資料和其他地球物理資料,有利於研究南極大陸及其鄰近海域岩石層的橫向變化特徵,以及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為礦產資源的研究提供背景根據。
更重要的是將來自長城站地震台觀測內容,若與大陸地震觀測台網所得的資料結合,可以研究全球地震特徵;利用地脈動、冰震及地震記錄,還可以研究南極地區的微震活動,獲得更完整、全面的分析對比資料。

陸展強國科技水準

南極大陸氣候惡劣、荒無人煙,要在這裡建設、發展、改善甚至改建一座地震台都絕非易事。大陸從1985的初建,到後來的維修、加固,再到此次的改建工程,都凝聚著大陸科學家和眾多工作人員的心血,及大陸科技水準的不斷進展。
負責改建任務的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員常利軍剛從南極回到北京。在此之前,他已經數次隨科考隊前往南極現場執行地震科學考察任務。與以往更換設備、提取觀測數據,以及對地震台做檢查、維護等工作不同,今年的改建工作更加具有挑戰性。
常利軍表示,由於極端惡劣的氣候環境及地震台站建設的苛刻要求,地震台在改造過程中困難重重。受西風帶影響,地震台所在地的大風可以達到12級以上,平常8、9級大風很平常,極大的限制了野外作業進行。

怪手將近3噸重的地震觀測房運上八達嶺山上。 (取自新浪微博@雲南省地震局)
怪手將近3噸重的地震觀測房運上八達嶺山上。(取自新浪微博@雲南省地震局)

長城站地震台位於距長城站區南面500公尺的八達嶺山上。那裡山高坡陡,冰雪很厚,如何將近3噸重的地震觀測房運上去,對常利軍和他的隊友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他們終不辱使命建成新地震觀測房,並設置完成新購的極地版低溫寬頻地震儀。

(記者/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