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3-04・旺報-綜合報導
修復古籍 越來越多年輕書郎中

只有霉味沒書香 陸青得鼻炎仍樂在其中

2007年大陸啟動古籍保護計畫,迄今已建立25家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10餘家院校開設相關專業,9000餘人次參加過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相關培訓。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進入這個行業,也為其注入更多活力。

29歲的金鑫就是投入古籍修復的年輕人之一。與同齡者相較,金鑫從事的工作古老又神祕,每天都需要和沉睡上百年的古籍打交道。古籍修復是個技術活,也是良心活,如同「書郎中」,得先透過「望、聞、問、切」了解每本書的病情,再對症下藥。

最小的才26歲

金鑫在安徽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工作,他的同事最大34歲,最小26歲,都畢業於金陵科技學院,是大陸最早開設古籍修復本科專業的高校。古漢語、版本學、字畫裝裱、書法篆刻、雕版印刷,專業的學科訓練讓他們掌握多學科知識,成為面面俱到的「雜家」。

2018年11月30日,四川省古籍修復中心工作人員用毛筆為書頁上的破損處刷漿糊。(新華社)
2018年11月30日,四川省古籍修復中心工作人員用毛筆為書頁上的破損處刷漿糊。(新華社)

但是長期為古籍「探診看病」,讓這群年輕「書郎中」沾上職業病。由於古籍都有幾百年了,一打開都是灰,有時候黴菌灰塵太多臉會過敏,5人幾乎都有鼻炎。金鑫說,「同事們常打趣,這裡聞不到書香味,只有書霉味。」
31歲的耿寧從事古籍修復工作6年,算是5人裡的「老人」。她說,「蟲蛀和鼠囓的書需要補洞,糟朽和粘連的古籍情況更嚴重,還需要託一張皮紙進行加固。」古籍修復的原則是搶救為主、修舊如舊、過程可逆,修舊如舊最重要。修復需要經過配紙、拆書、溜口、補破、摺頁、錘書、裝訂等多項工序。

新儀器很給力

修復師們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前輩傳下來的,但這群年輕人也會充分利用專業的科學儀器。耿寧說,「紙張纖維測試儀可以精確判斷紙的成分類型。測厚儀可以快速測量書頁的厚度,精確到0.01公釐,這對於修復用紙的選配非常重要。」
在圖書館深處,5個年輕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埋頭修復,這份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定力,有時候一天只能修一兩頁,但不能阻止這群年輕「書郎中」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看似重複單調的修復生活裡,這群年輕人尋找著自己的小樂趣。金鑫說,「有些古籍內容很有意思,可以趁機了解古人的生活,像之前修復的一本書裡就介紹古人是如何玩遊戲的。每本書的裝幀、破損情況都不一樣,看似重複的工作實則有很多變化,所以對每本書都會有期待。」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