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修復北宋書畫名家米芾字帖9個字,日前重慶圖書館古籍修復師用了7小時,終於妙手回春。51歲的許彤是重慶圖書館古籍修復師的帶頭人,她與同事著手修復米芾《米氏祠堂帖》拓片字帖,共8卷,每卷約50頁。
這頁字帖長32.5公分、寬16.2公分,上書「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時」9個字,隱約可見筆墨酣暢,只可惜字帖受蟲蛀,布滿了大大小小約一百個蛀洞,眼看將要毀於一旦。
「慶幸的是,這冊米芾字帖只是蟲蛀。」許彤胸有成竹的說。古籍被損壞情況多樣,老化、脆化、絮化、霉變……每一種情況都有不同的修復技法。修復蟲蛀鼠咬相對容易,但同樣是漫長而複雜的過程。
經過近7個小時的修復,這一頁《米氏祠堂帖》拓片進入上牆繃平的工序,恢復了昔日神采。接下來,這頁拓片字帖還要經過數道工序,1周後才算基本完成。
許彤表示,古籍修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明代起,四川盆地成為大陸重要的造紙及印刷中心之一,古籍修復和書畫裝裱行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抗戰時期,重慶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南北技藝的交流和碰撞,使得重慶地區的古籍修復技藝形成以南派為核心,兼容並蓄的特色。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