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山東省東平湖考古現場被稱為「中國內陸水下考古第一站」,考古人員近年積極尋找一座「沉睡」1000多年的須昌城。目前已發現隋唐宋時期的瓷片、陶片、古生物貝殼,基本證明東平湖下有村落分布。
依《須昌城考》、《東平縣志》等史料記載,位於東平縣城西北的東平湖底,有一座「沉睡」1000多年的古城,名為「須昌城」。北宋咸平三年(西元1000年)因黃河決口,須昌城淹沒在東平湖中。
「東平湖水域及其周圍淹沒區遺址調查研究項目」於2015年啟動,主要進行生物炭設備掃測湖下遺跡點。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王澤冰表示,目前考古隊已把湖區內的古城址範圍縮小,並發現疑似古濟水河道的線索點。
王澤冰表示,大陸水下考古事業起步較晚,相比田野考古,操作難度更大,面臨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技術水準提升緩慢的發展瓶頸。目前大陸僅有100多位從事水下考古的人員,分散在各省考古院、博物館等單位,專門進行水下考古研究的人極少。山東是唯一一個獨立建設水下考古研究機構的省份。
東平博物館副館長楊浩說,歷史上,山東東平是魯西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底蘊深厚,正在發掘的須昌故城是唐朝四級行政機關所在地。一旦確定古城址具體位置,水下文物保護將同步進行,並考慮建設水下博物館保護遺址,能讓更多人走近古城。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