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7・旺報-綜合報導

2019-03-27・旺報-綜合報導
目標全面小康 陸力推「三農」任務

加速農業轉型 農改成果遍地開花

今明兩年是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外媒紛紛表示,在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世界局勢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大陸做好「三農」工作不僅利好自己,更惠及世界。

日前,2019年大陸中央一號檔公布,連續16年聚焦「三農」問題。路透社發表題為《中國將深化農業改革 振興農村經濟》的報導,稱中央一號檔概述了今年「三農」工作的總目標,重申了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持續優化農業結構,提出振興大豆生產的計畫,並呼籲增加進口農產品數量和多樣性。

2022農產品合格率逾98%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根據大陸制定的《國家品質興農戰略規畫(2018-2022年)》,到2022年品質興農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農業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22年,大陸農產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要穩定在98%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良好農業規範農產品認證登記數量年均增長6%。報導還指出,到2022年,大陸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萬人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職業農民占比達到35%。
澳洲東亞論壇網站報導,過去40年來,大陸農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重大挑戰依然存在。2017年,大陸提出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為農業轉型提供了一條更為清晰的道路,目的在建立一個制度框架,以確保2050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在陜西的農村裡,村民在庭院前散步。(新華社資料照片)
在陜西的農村裡,村民在庭院前散步。(新華社資料照片)

地方加碼扶持農業

在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看來,大陸一直都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重視現代高效農業發展,也一直強調要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利用電子商務平台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目前,這些努力已經收穫成效。
《日本經濟新聞》表示,受到中央政策推動,大陸地方政府紛紛出台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例如為農戶購買無人機提供補貼等。可以看出大陸農業改革的氛圍更加濃厚,一系列高科技應用正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

在貴州苗族的農村幼兒園,女孩在吃免費的「營養午餐」。(新華社資料照片)
在貴州苗族的農村幼兒園,女孩在吃免費的「營養午餐」。(新華社資料照片)

陸農改大玩高科技

大陸的改革開放已深刻地改變了農業和農村地區。外媒稱,大陸人口占世界約20%,淡水資源只占世界的6%,耕地只占8%,但卻滿足了自身95%的糧食需求,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澳洲東亞論壇網站報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陸農業發展急劇多樣化,數以千萬計的農場生產高價值商品。農業的增長和非農就業的上升大大減輕了農村的貧困狀況。如今,大陸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消除農村貧困。

雲南省麗江市石鼓鎮,翠綠的農田與「長江第一灣」。 (新華社資料照片)
雲南省麗江市石鼓鎮,翠綠的農田與「長江第一灣」。(新華社資料照片)

在大陸越來越多的地區使用尖端科技,將農業領域視為新的藍海。《紐約時報》就指出,大陸政府近年來大力推進科技在農場的運用,尤其是加大機器人和網路技術的運用。圍繞「ABCD(A指人工智慧,B指區塊鏈,C指雲計算,D指數據技術)」開展的智慧養豬項目備受世界關注和市場好評。
近年來,大陸正在開展使小塊土地種植業更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管理專案「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體系」。
通過科技創新,三大糧食作物:水稻、小米和玉米,平均增產10.8%至11.5%,而且在糧食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明顯下降。從總體上看,該項目帶來的生產率上升和肥料用量下降已為大陸節省資金122億美元,印度可借鑑大陸經驗,提高農業發展品質。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三農

指農村、農業和農民。大陸作為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亦即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統計,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工資690元(人民幣,下同),農村人均純收入397元,二者差距為1.74:1。到了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587元,二者比例為3.28:1,在2005年為3.22:1,城鎮和鄉村的收入差距持續增大。(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