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4-04・旺報-綜合報導
醫療包機救援 新疆病患保命

陸空中救護車為資源不足地區帶來曙光

一架大陸航空醫療急救包機3月28日飛抵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一名62歲重症肺炎合併高危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症狀的危重患者,搭機快速轉運至2500公里以外的北京接受治療。

對於危重病人和傷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在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實條件下,大陸正嘗試完善航空醫療救護體系,為更多無法在當地獲得救治的傷病員開行「空中救護車」。

救援直升機內的醫療設施。(新華社資料照片)
救援直升機內的醫療設施。(新華社資料照片)

設備專業 過程流暢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分公司急救中心黨委書記馬嚴表示,這架型號為獵鷹2000LX的遠程固定翼飛機,是一架裝備齊全的民用專業航空醫療救援飛機,機艙內配有便攜式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自動擔架升降系統等全套醫療設備,可在任何高原、短跑道、炎熱地帶、城市機場降落。「專業的設備和流暢的轉運過程讓患者減少病痛的折磨,最大程度保障生命安全。」
不久前,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在部分地區展開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航空醫療救護如同「空中救護車」,是指在不間斷實施急救的同時,能在最短時間內對危重傷病者進行遠程轉運,提高傷病者的存活率。
「患者從當地醫院重症監護室經120急救車護送,通過機場『綠色通道』被送上飛機,整個過程呼吸機持續供氧,重症監護治療不中斷。」馬嚴說,這是方案印發後,新疆地區首例危重患者轉運案例。在此之前,新疆的危重傷病患者轉運都是搭乘旅客航班,全程沒有專業的急救設施,擔架、監護儀等設備也只能用繩子綁在機艙地上。
「這一方案出台標誌著中國航空醫療救護體系走向專業化。」馬嚴說,新疆民航系統每年平均承接約300起擔架旅客轉運工作,去年就有216起。如今,新疆有機場的地方都能實現醫療專機轉運。

空中救護車構建直升機救援服務網絡。(新華社資料照片)
空中救護車構建直升機救援服務網絡。(新華社資料照片)

高昂費用 仍需自付

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包括醫療急救和醫療轉運兩部分,北京、河北等12個省市被列為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地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71家知名醫院和院前醫療機構被列為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醫療機構。
馬嚴坦言,目前此類專業空中轉運仍需患者自身承擔高昂的費用,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轉運費用未來不排除納入當地醫保報銷範圍的可能,真正擴大航空醫療救護服務的普適性。馬嚴表示,試點鼓勵各地不斷規範業務流程和各項標準,未來有望建立一套符合大陸國情的航空醫療救護標準和規範。

2016年4月12日上海虹橋機場,女駕駛員在救援直升機待命。(新華社)
2016年4月12日上海虹橋機場,女駕駛員在救援直升機待命。(新華社)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空中120

是一種具體應急救援報警功能的飛機,配有夜間導航儀、衛星電話、專網、GPS全球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還有呼吸機、抽痰器等醫用急救設備,成為名符其實的「空中120」。 由於道路環境、交通擁堵等客觀原因,120救護車無法及時趕到的地方,或交通不便的荒郊、山區等區域,應急直升機具有快速、高效且受地理空間限制較少、120救護車等地面救援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具有傳統車輛救援不可替代的功能。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