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旺報-綜合報導

2018-04-14・旺報-綜合報導
「水中貓熊」回長江 共計放生500尾中華鱘

500尾中華鱘順利回到長江。(取自中新網)
500尾中華鱘順利回到長江。(取自中新網)

「2018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14日在湖北宜昌舉行,順利讓500尾中華鱘回歸長江。這也是中華鱘研究所成立迄今,第60次進行中華鱘放生,目前累計向長江放生超過中華鱘500萬尾。

此次活動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湖北省農業廳和宜昌市政府共同主辦。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駐華代表處、法國電力集團(EDF)、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等單位,也和學者、志工、學生等代表參與活動。

中華鱘是大陸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水中貓熊」之稱。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水生生態研究室副主任姜偉表示,此次中華鱘放生群體包括5個年齡,是大陸中華鱘放生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系統性的補充效用。

此外,為了解中華鱘放生效果,科研人員也融合聲呐監測、網路及無線傳輸等多方面技術,建立從宜昌至河口、覆蓋長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放流中華鱘洄游監測系統。這是目前大陸範圍最廣、最全面的魚類放生即時監測與評價系統。

「此次放生最大的中華鱘是9歲,未來將陸續達性成熟。今年放生中華鱘的標記,採用時效更長的聲呐標,可連續作業10年。」姜偉表示,若這些放生的中華鱘在海洋發育成熟、洄游繁殖,其體內聲呐標的信號將被監測系統接收。

近年中華鱘研究所率先突破中華鱘單雌性繁殖技術,為中華鱘物種保護再添一項技術保障,並構建中華鱘人工種群遺傳譜系,對人工種群施行科學的遺傳管理,同時也建構中華鱘基因組BAC文庫。
(記者/黃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