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03・旺報-綜合報導
陸首支AI國樂隊 奏響中國古風

多領域專家合作 目標出版音樂專輯

由北京清華大學開發的大陸首支機器人樂隊「墨甲」,4月27日在北京清華大學上演音樂舞台劇《墨甲幻音》。這支樂隊標榜中國風,由竹笛機器人「玉衡」、箜篌機器人「瑤光」以及排鼓機器人「開陽」組成。墨甲的名稱大有來頭,靈感來自古代崇尚工程的墨家;而3位機器人的名字則分別取自北斗七星中的3顆星。

竹笛機器人「玉衡」(後)與箜篌機器人「瑤光」。(取自新浪微博@清華美院李昂)
竹笛機器人「玉衡」(後)與箜篌機器人「瑤光」。(取自新浪微博@清華美院李昂)

墨甲機器人樂隊由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未來實驗室,以及北京希格斯木甲文化公司聯合打造。團隊去年9月建立,由清華大學師生與畢業生創業團隊組成。除了機器人相關領域專家外,團隊中還包含雕塑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音樂家等,是一個涵蓋多學科的創新小組。

實現人類達不到的水準

機器人樂隊首席科學家、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米海鵬指出,3位機器樂手的組合,需要在音樂上有雄厚的主體調,還得注意伴奏的節奏點,整體編曲也要有整體線條;最終在諮詢許多音樂專家意見後,選擇笛、箜篌、排鼓這3個樂器。
機器人樂手與人類不同,在演奏音樂時不須換氣,因此較有氣勢。米海鵬說,竹笛機器人玉衡在演奏時,有大量、快速的跳躍節奏,還能實現連續、跳躍的長音。
傳統排鼓一組5台,一般需要2隻手演奏。排鼓機器人開陽有4個手臂,能同時敲打4個不同音階的鼓,實現人類樂手達不到的演奏水準。
人類演奏箜篌時是能以兩手撥弦,但這對機器頗有難度。米海鵬說,箜篌機器人瑤光在台上其實分為兩部分,除了有模擬撥弦動作的機器人外,還需搭配一個能自動撥弦的箜篌。

排鼓機器人「開陽」。 (取自新浪微博@清華美院李昂)
排鼓機器人「開陽」。(取自新浪微博@清華美院李昂)

如何展現人味最難

米海鵬透露,由機器人來演奏傳統樂器,最大困難就是如何讓其展現人類的韻味;以吹笛子為例,人能透過口、舌、氣息來控制聲音,但這些演奏技巧就很難以機器呈現。
為了展現演奏的「人味」,研究團隊下足苦工。米海鵬表示,團隊對竹笛機器人經過上千次調校,包含從吹笛的氣息長短、撥弦的指法、笛膜的更換等,才總算讓玉衡掌握每個音準的韻味。
除了演奏技巧外,機器人的外觀也經過專業設計。米海鵬說,這3位機器人樂手的造型都請雕塑家專門設計,它們的身高比例、體型都讓人賞心悅目;這些設計除了審美外,還關係到電線怎麼藏、控制器怎麼運行等,是相當複雜的結構工藝。
米海鵬表示,樂隊演奏的音樂都是原創的,也是專為3個機器人設計;樂隊定位是擁有自己專屬的風格與性格,未來希望能出版音樂專輯。

(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