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08・旺報-綜合報導
最早海綿化石 在張家界出土

生存在5.21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

由大陸、德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在湖南張家界附近的矽質磷塊岩中,發現一批原位(原本的位置)立體保存的古海綿化石。經過之前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生物地層學研究,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原位保存了骨架結構的海綿化石,生存時間不晚於5.21億年以前的寒武紀早期。

這批遠古海綿化石,包括六射海綿及海綿骨針,對研究早期海綿乃至整個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德國《古生物學PalZ》雜誌。

中德共同發現

研究人員指出,關於海綿動物早期演化的研究,因受限於不完備的化石紀錄,少有突破,除了甕安生物群(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境內北斗山磷礦自1998年起大陸發現的最古老動物化石)出現可能的海綿化石外,已知最早的海綿骨針可追溯到約5.35億年前。

海綿化石的三維結構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取自中新網)海綿化石的三維結構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取自中新網)
海綿化石的三維結構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取自中新網)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羅翠與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Joachim Reitner所發現的海綿化石,位於張家界牛蹄塘組鎳.鉬富集層之下的紐芬蘭統的矽質磷塊岩中。從形態上看,這些化石海綿多以不規則球形、橢球形保存,從中心向外伸展出骨針,單個海綿的直徑在幾公分至1、2公分之間。
化石是以結核的形式賦存於富碳的矽質磷塊岩中,其圍岩具有指示自生成因的層狀、團塊狀隱晶質磷酸鹽沉積結構,而缺乏機械搬運沉積顆粒。大部分化石的保存狀態是骨針,首先被等厚、具十字消光特徵的隱晶質磷酸鹽膠結物包裹,剩餘的骨架空間被更晚期的磷酸鹽、石英和焦瀝青充填。

富含零散骨針

依之前地質學家對當地進行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生物地層學研究,推測這些海綿化石的沉積時間不晚於寒武紀第二期。
在磷塊岩的其他化石中,也富含零散的海綿骨針,包括一些現生普通海綿中典型的骨針類型以及一些具有六射海綿與普通海綿鑲嵌特徵的類型,其中有多種骨針形態在原位保存的化石中沒有發現,有待進一步挖掘。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