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03・旺報-綜合報導
延後入職場 陸興逃避式考研潮

覺得不適應社會 畢業生就業比例連5年下降

相較於步入社會,大學生活十分輕鬆,無須為生計而苦惱,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學生仰賴父母照顧,更不需要承擔養家活口的重擔,順理成章懶得就業,甚至不少人以考研究所當作藉口,延後步入職場,這股潮流被形容是「逃避式考研」。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擁有受雇工作比例為73.6%,連續5屆持續下降,而正在攻讀碩士班為16.8%,以及準備考研則有3.3%,都比2014屆分別增長3.2%、1.4%。

因同學考研而跟著考

甚至在一些名校裡,大學畢業生的深造比例高達5成以上。其中在31所入選「雙一流」建設的大學,就大學生深造比例來說,北京清華大學為7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4.86%,上海復旦大學69.22%。

南華大學的考研學生在圖書館的走廊上復習。(新華社資料照片)
南華大學的考研學生在圖書館的走廊上復習。(新華社資料照片)

蘭州大學應用氣象學專業的大四學生王思宇坦言,目前已開始準備考研究所,主因是還沒做好投入職場的準備。「我覺得還沒好好感受大學生活,怎麼下一年馬上就要畢業了?」

王思宇認為,社會複雜且多面,若快速從學校的象牙塔裡走出來,緊接著步入社會,必然會不適應。考量社交能力不佳,形容自己是「沒心沒肺」的人,不太懂得怎麼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是在清宮劇裡,我可能最多活不過三集」。而她身邊好友都在準備考研究所,「那我也就考吧!反正先混著日子,別那麼早上班就行。」

汕頭大學大三學生薛懷說,剛結束北京的實習行程,過程中清楚發現,快速的職場生活不太適合現在的自己,「實習以後,我發現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馬上畢業了,我需要一個過渡期再走進社會,所以我選擇考研。從某種層面上講,我確實是因為逃避工作所以才考研。」

延後入職為積澱自己

薛懷提到,投入研究所考試與課程,會比大學一畢業便步入職場的同學少了2年的工作經歷,「但我可以繼續留在學校裡,還能提升學歷,生活怎麼也不會太差」。在薛懷看來,身邊的同學因為逃避進入社會而讀研的不在少數,「就我觀察,我們班應該有3分之1,而且近幾年越來越多」。

求職者在安徽一招聘會現場了解招聘信息。(新華社資料照片)
求職者在安徽一招聘會現場了解招聘信息。(新華社資料照片)

蘭州大學大三生劉唯賢在暑假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選擇逃避式考研,是以積澱自身為目的」,他說:「我想著趁考研的一年,順便減肥戒糖,過一種健康的生活。我這個人喜歡穩定的生活,而且我也比較喜歡高校的氛圍,以後會更傾向於在高校任教。」

逃避就業 問題在教育與社會脫節

究生招生情況,綜觀近3年調查結果,在大陸學生報考研究所動機上,就業與否始終是主要的考量,眼見時下大學生考研只為逃避就業,學者認為,問題出在教育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產學無法對話,造成學生缺乏就業能力。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石油大學人才學教授司江偉表示,「逃避式考研」行為值得商榷,對學生來說,報考碩士班的經驗,不亞於高考(大陸大學聯考)的競爭,讀研更意味著財力、精力、時間和機會成本的付出。

西安幾名參加空服員招聘的考生在休息室內等候面試。(新華社資料照片)
西安幾名參加空服員招聘的考生在休息室內等候面試。(新華社資料照片)

至於時下大陸大學生報考研究所,不少人是為了逃避就業,司江偉認為,問題出在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缺乏就業能力,以及沒有讀研需求或能力的學生被動考研讀研,實際上也是教育和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大連理工法學副教授陳光說,從高考結束並開始選擇大學校系開始,多數大陸家長和學生都是以就業考量出發,這一方面固然反映就業壓力大,同時也反映家長和學生認為,接受高等教育最後就是為了工作,但絕大多數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何種工作,或是對薪資待遇期望過高,沒有能力面對社會現實,最後只能延緩進入職場,如此採取「逃避式考研」的消極態度,不過是將就業問題延後而已。

(記者/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