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旺報-連線報導

2019-09-06・旺報-連線報導
大航海時代 台灣發展緊扣大陸

楊渡耙梳東西方海權較量 寫成《1624》

終於看到大航海時代,荷蘭戰船的模樣,內部的裝置與設備也是原尺寸仿造。船兩側作戰的大炮,一共有32支炮管,戰力確實驚人。難怪明朝的中國式帆船無法打贏」,楊渡激動分享著歐洲之行。為了解大航海時期,東西方海上戰力的差異,楊渡特意飛往阿姆斯特丹的「海事博物館」,體會當時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

楊渡驚訝表示,「把荷蘭戰船看了,才真正有了具體的感覺,也比較能體會顏思齊和鄭芝龍跟荷蘭作戰時,是多麼不容易。鄭芝龍能夠打敗荷蘭的戰船,那是何等的戰略和勇氣。」

文化總會前祕書長楊渡和他的著作《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記者李文輝攝)
文化總會前祕書長楊渡和他的著作《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記者李文輝攝)

對陸貿易 台居關鍵

寫完《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後,楊渡反而更認真,到處去看海事博物館,從澳門、阿姆斯特丹、一路看到香港。他感慨表示,回顧歷史背景,不論從東亞史抑或是從大航海時代觀察台灣,都可發現台灣的發展,與大陸的貿易緊緊相扣。畢竟台灣在地緣政治上占了重要位置,所以才會有今日的發展。

鹿耳門溪仿明鄭及荷蘭戰船重演300多年前的歷史。(本報系資料照片)
鹿耳門溪仿明鄭及荷蘭戰船重演300多年前的歷史。(本報系資料照片)

透過分析歷史發展脈絡,可看清台灣在整個大局勢中所處的關鍵位置。楊渡直指,16、17世紀海上絲路逐漸熱絡起來,許多歐洲國家不計千里來台,其實是為了與大陸做生意,為了絲綢、瓷器而來的更甚。若歐陸列強不願與大陸貿易,台灣也不會躍居重要的戰略位置。

兩岸關係 無法分割

楊渡強調,台灣命運與大陸連結,台灣史無法與大陸分割。回溯至19世紀時期,每當台灣出現變故,都與列強想要進軍大陸有關,像是鴉片戰爭,英國想要攻占台灣;清法戰爭時,法國也想要攻占台灣。

知往鑑今,楊渡指出,現今台灣的命運與過往一樣,依然是美國想要把台灣當成對付大陸的基地。他表示,在書寫《1624》時,發生海洋過去是阻礙文明發展的障礙,但現今已變成文明交流的通道,透過海洋,許多文明得以交流,很多邊陲地方的島嶼變成發展的重心。

楊渡表示,台灣若想掌握自己的命運,要看清楚自己在大歷史的矛盾中,是處於哪個關鍵性的位置。當然不僅台灣,大陸沿海附近的島嶼也是一樣的。必須學會處理這樣的關係,而不是與大陸對抗。(記者張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