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23・旺報-綜合報導
余英時:台具民主程序 未達境界

領導者不必是專家 但應有各領域修養和知識

國立政治大學選在「五四運動」百年之際,為「五四宣言」起草人、曾任中央政治學校(政治大學前身)教育長的羅家倫成立「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名譽講座邀請中研院士余英時22日以錄影方式談「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余英時表示民主離不開領導,領導者不必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必須具備各個領域基本的修養和知識;台灣已經完成民主程序,但還沒有到達民主的境界。

政大校長郭明政引言表示,政大非常重視社會科學,是人文思想重鎮,目前台灣社會常有紛擾,是因為價值不對,而不是因為科技能力不夠;相信人文思想可以引領我們走正確的道路、做對的事情。

中選會曾於9月21日舉行總統副總統、立委選舉投票模擬。(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選會曾於9月21日舉行總統副總統、立委選舉投票模擬。(本報系資料照片)

知識分子曾嚮往科學

90歲高齡的余英時人在美國,他表示羅家倫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他是「通才」,人文修養相當有成就,30歲就當了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雖然只當了兩年,卻把北京清華從一個留美的學校變成中國最好的大學,關鍵是羅家倫有足夠的修養,知道要從哪裡找來最好的教授,包括知名史學大師蔣廷黻、陳寅恪等。
1919年羅家倫起草「五四宣言」,1930年代科學和民主成為當時知識分子最嚮往的目標。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由胡適、雷震、殷海光等知識分子創立《自由中國》半月刊,是五四運動在台灣第二次開始;1996年台灣直選總統,才完成民主程序,也就是台灣到1990年代已經完成五四的初步理想,但並不是到了完美的境界。

1918年底,北大學生傅斯年、羅家倫、徐彥之創辦《新潮》雜誌,五四宣言即在這裡起草。圖為雜誌社原址。 (中新社資料照片)
1918年底,北大學生傅斯年、羅家倫、徐彥之創辦《新潮》雜誌,五四宣言即在這裡起草。圖為雜誌社原址。
(中新社資料照片)

仍需精神層面支持

余英時進一步解釋,民主在台灣實踐之後,還需要有精神層面的支持,這個精神價值過去認為是科學,用科學方法研究一切、各種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來等等;但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今天講民主需要人文的支持,不只是文史哲或社會科學,而是一種文化,用儒家的說法叫做「人文主義」。換句話說台灣已經完成民主「一人一票」的程序,但是運作上還需要民主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同時並行、互相刺激,兩者缺一不可。
余英時提醒,台灣今天面臨很大危機,包括政治上、精神價值上;台灣人要加強人文素養和修為,在緊急時刻就能支撐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

(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