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07・旺報-綜合報導
疫中眾生相 我在武漢的日子

陸用紀錄片型態呈現疫情下的生命故事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新冠肺炎疫情正式爆開至今,大陸民眾處於高度防疫措施中,受到的衝擊無可言喻,不少影音平台、影視工作者、網友,甚至居住在大陸的外國人紛紛以手機、相機與攝影機等多元媒體鏡頭,以紀錄片型態呈現新冠病毒風暴中,最鮮活且觸動人心的生活萬象、生命故事。

在B站上線的紀錄片《在武漢》,是大陸第一部把鏡頭聚焦在1月23日封城後的武漢普通人日常。這支抗擊疫情紀錄片透過鏡頭描述處於非常時期的武漢,從民眾、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病患到一線醫護人員的愛與痛、得與失、悵惘與期望。

▲由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推出的《沒有新感染者的城市》。(截圖自微博@街舞大象)
▲由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推出的《沒有新感染者的城市》。(截圖自微博@街舞大象)

手機拍攝具臨場感

其後,幾乎每天都有網友拍攝、關於疫情的Vlog在網路流傳,大型紀錄片也陸續趕製上線。例如2月29日上線的《凌晨四點的武漢》,由新世相與《人民日報》用戶端、快手聯手製作,由數十位被封在武漢的民眾,以手機拍攝晚間9點到凌晨4點的武漢人、集結而成的紀實短片,有機場物流部值班經理在深夜11點半清點剛運抵武漢機場的防疫物資;也有00後酒吧員工志願為住院觀察的11個月大女嬰當保母;更有因為救不回70多歲確診病患感到失落的護士。
上海電視台人文頻道系列微紀錄片《城市的溫度》、《人間世:疫情特別篇》,芒果TV以湖南長沙當地疫情記錄為主題的紀錄片節目《線上2:我們在『戰』疫》,影音平台優酷聯合武漢本地vlog博主製作封城後的紀實節目《武漢日記2020》,央視甫推出、介紹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華醫藥抗擊疫情》等,都是關於疫情風暴中,記錄民眾生活、城市風貌的相關紀錄片。

▲《城市的溫度》系列講述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截圖自微博@看看新聞KNEWS)
▲《城市的溫度》系列講述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截圖自微博@看看新聞KNEWS)

日導演帶觀眾走訪南京

最特別的當屬住在大陸7年,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所拍攝的《沒有新感染者的城市》。竹內亮以中文字幕,日文旁白製作,以自己的視角,帶領日本觀眾走訪疫情時期的南京街頭,介紹社區人員管控、無接觸餐館的運作、掃健康碼乘坐地鐵等防疫措施。
該片日前在日本Yahoo上線,南京人習以為常的防疫措施,卻對日本網友帶來很大衝擊,有人感歎日本看待疫情太散漫,有人更借此片呼籲日本政府,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視。
紀錄片工作者表示,很多關於重大突發事件的紀錄片都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進行資料收集、製作,例如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陸稱為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疫情結束後,以此為題材、最快推出的紀錄片,是花了1年製作的《非常時刻》;但直到鳳凰衛視在2013年推出的的《非典十年祭》才還原整個SARS的事件起因、經過以至結束。

▲《中華醫藥抗擊疫情》由50多位大陸權威專家探討中、西醫藥抗疫。(取自微博@神農養生寶典)
▲《中華醫藥抗擊疫情》由50多位大陸權威專家探討中、西醫藥抗疫。(取自微博@神農養生寶典)

製作團隊辛酸難以細數

隔了17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襲捲大陸,傳統影視媒體與影音網站、短片平台等新媒體聯手,給予影像記錄者更自由的空間;透過智慧手機等新科技媒介,集結專業團隊與數千名網友上傳的影音片段,在極短時間內推出近百支紀錄片、微紀錄片與Vlog短片,呈現疫情現況。
不過這些快速上線、數量龐大的紀錄片,背後的製作團隊辛酸難以細數。以《在武漢》為例,製作團隊在拍攝過程中,受到防疫措施變化的影響,挫折不斷,例如因為武漢政府徵用旅館作為外地支援醫療團隊宿舍或隔離場所之故,工作人員前後搬了3次家;缺少官方記者證及通行證,或受問機構隔離問題,採訪經常受阻,很難觸及最前線,加上趕著上線播出,後製時間有限,只能盡力而為。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