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聽過李立宏這個名字,但也一定聽過他的聲音。2012年起,他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配音而家喻戶曉,很多人形容他的解說「一聽就餓了」。事實上,從事配音工作20餘載的李立宏給食物做解說還是頭一回。他透露,給食物配音的祕訣是「好奇」,才能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李立宏在《舌尖》之前,長年給影視劇人物配音,他至今也沒完全想明白總導演陳曉卿為何要找他,「這個作品本身就很優秀,落到誰頭上都會很好」,拿到文稿的一瞬間,李立宏就覺得,「也不用再說太多,我們都知道這次是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挑動想吃的情緒
「過去配音時向來都很投入,總會板起來,不是刻意的,那是一種習慣。一開始做《舌尖》時,我想嘗試改用放鬆的方式」,可是前兩集錄完,他自己與陳曉卿都發現似乎還缺少了什麼東西。
停工了十來天之後,陳曉卿跟李立宏說,食物離中國人的生活很近,食物也是人們認知這個世界的特殊通道,要時刻保有好奇心,才能調動起觀眾的情緒。「我腦子裡就想,哦,好奇,一小部分東西是我知道的,大部分東西是我不知道的,我確實是很好奇」。
美食的溫暖記憶
三季《舌尖》給觀眾展現了數以百計的美食,李立宏卻對其中幾個和人有關的食物故事記憶最為深刻。例如毛坦廠中學陪讀的母親為女兒做的蒿子粑粑,以及四川古藺龍大爺為曾孫女烹製的麻辣雞,李立宏說,那就是溫暖的記憶。
日前李立宏出版新書《世界是用來聽的》,由陳曉卿作序,兩人的工作默契與交情令人稱羨。事實上,他倆是大學同學,都是1982年考入廣播學院,陳曉卿在電視系新聞攝影專業,李立宏是播音系,兩人的宿舍是挨著的,30年前在學校裡就已有默契,也因為有共同的志趣和目標而保持聯繫。
李立宏愛看譯製片 長大成配音員
《三國演義》的劉備、《西遊記》的玉帝、《阿凡達》的傑克、《琅琊榜》的梁帝、大雄、加菲貓、怪獸蘇利文、維尼,跳跳虎,這麼多無法聯想在一起的影視經典角色,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幕後的配音員李立宏。
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量國外影視作品被翻譯成中文,童年的李立宏很喜歡看外國電影,竟能把畫面背後的聲音和配音演員的名字一一對應,猜對那個聲音是誰的,對他來說很有成就感。
看著譯製片長大的李立宏,深受影響,喜歡模仿外國電影的人說話,喜歡朗誦。因為對聲音有濃厚的興趣,1982年李立宏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從最初熱愛朗誦,被老師同學推著、慫恿著走上配音這條「不歸路」,到今天仍然做著各種配音工作,同時在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導演表演系教學生們怎麼配音和說台詞,李立宏說,「我很幸運,直到現在,我就只在做配音這一件事,沒做別的。」
儘管塑造過成千上萬個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李立宏最難忘的卻是剛入行時給小角色配音的經歷,有時一齣戲裡,他被分到兩三個角色,一會兒變這個人,一會兒變那個人,覺得很有意思。
當時眾多小角色中,央視翻譯的美劇《豪門恩怨》(台譯《朝代》)劇中名叫「沃爾特」的石油富商讓他印象最為深刻,之後總有老頭兒的角色找上他,那時他還是個年輕人。
李立宏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不同的事物也有了更多實際的感受,如同握住裝滿茶水的茶杯那樣,去緊緊握住不同故事裡的人,冷暖自知之後,要貼近他們就不會太難。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