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醫師如何在大陸生存下去?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林峻生表示,台灣人在大陸不管待多久,永遠不會被當大陸人,總會被稱為「那個台灣醫師」。既然如此,就把台灣的價值做出來:例如看診實在,不亂賺病患藥錢,病患就不用多吃藥;問診詳細,讓病患感受到台式服務。
林峻生2002年赴陸讀醫,2009年讀博,博士班第2年開始在主打「完全由台籍醫師坐鎮」的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看診,並曾擔任該診所院長5年。
和陸醫院差異化
這幾年向林峻生詢問如何來大陸工作的台醫愈來愈多,但他點出一個迷思:很多台灣人來大陸工作,總想被認同為當地人,「我想告訴他們:那是不可能的!不管你做甚麼,不管你來30年、50年,你的標籤永遠有『台灣』兩個字,不管你喜不喜歡。」
他舉例,在北京,當地人所謂的老北京是明清甚至遼代(約西元900年到西元1100年)就居住此地,「你一個台灣人跟他們怎麼比!既然怎麼演都不像,就乾脆演好你自己,做台灣人該做的事。」
例如醫院經營上,他刻意和大陸醫院「差異化」。「大陸醫院的營運結構是:掛號費低,醫師收入低,所以醫師會開很多檢驗和藥品,藥可能一開就是一兩千元(人民幣,下同),而且吃兩三個禮拜,藉由提成來平衡醫師收入;我們則是掛號費稍高,但只開病患需要的藥和檢驗,藥品可能只要500元,且是先開個3、5服藥,看藥效如何再調整。」他說,本地患者滿能接受這種方式,診所每年營業額都在增加。
為何大陸醫院不這麼做?林峻生笑說,因為賣藥可以賺快錢,不好戒。例如掛號費減五分之一,門診量會大很多,醫師有名氣,又可以靠藥的提成賺很多。
核心價值是關懷
「但我們覺得這跟我們的核心價值不符!」林峻生說,他們的核心價值,一是關懷,另一是不傷害患者。「我們在意患者吃藥後的效果,若患者人數太多你可能只能問診5分鐘,連病況都沒問清楚,容易誤診,開的藥吃下去可能有不好反應;這樣你前面錢進來的很快,但後面客戶服務有很大問題。」
林峻生說,他們比較小心,寧願接少一點病患,然後每個都顧好。「我希望這個觀念滲透到每個環節,台灣醫師沒有本錢跟他們衝量;你今天只要出一次事情就很麻煩,你畢竟不是本地人。」
林峻生說,他不只希望自己做好,還希望每個台灣醫師都做好,因為一旦有個台灣醫師無良,別人不會說某某某不好,而是說「台灣醫師」不好,砸掉整體品牌。
台生赴陸開業 前輩:先把功夫練好
今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台招生名額是25人,但竟有600名台灣學生報名,有台生表示「學校都快瘋了」,據了解後來招收60人。台生們一來就摩拳擦掌問如何在大陸開診所,台籍醫師則忙著給學弟妹忠告:先把功夫練好,以後病患搭飛機、搭9個小時高鐵來看診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至於開業要慢慢磨練,大概執業8年後時機才算成熟,但屆時反而會考慮有沒有必要開業。
有台生透過校內管道得知,今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有600名台灣學生申請,是以往的3、4倍,原來前標的門檻,最後都漲到頂標。
至於爆棚原因,這位台生認為惠台政策非主因;主要還是「台灣自己的問題」,政策混亂讓學子看不到未來,只好一股腦兒往外跑。
台籍醫師林峻生說,他接觸到的2018級台生展現很強企圖心,去大陸就是要去發展;但他建議別太早開業。「開業遠遠不是只有專業能力,還有很多雜事、人情世故,需要時間磨練;我認為門診4、5年之後,功夫比較穩定,再去學醫院經營,又要花2、3年,所以適合時機大概是執業8年後。」
但他也坦言,若只是為了賺錢,其實沒必要開業。「有人說『大陸醫師月入2000元人民幣』,我要強調這是10年前的行情;我一個學弟北中醫碩士畢業3、4年,也在北京別人的診所執業,現在一個月光是繳稅就繳人民幣1萬元!」以稅率20%來算,推估每月實拿16到20萬台幣。
為何大陸醫師收入變多?林峻生解釋,第一,大陸醫改之後,醫療保險給付已趕上台灣;第二,大陸醫療資源極度不平均,踏出大城市之後就是天堂跟地獄的差別,因此診所雖多、好醫師很少,在北京執業的醫師,腹地遍及華北與東北2、3億人口,患者從黑龍江、山西搭飛機來,從甘肅搭9個小時高鐵,或從葫蘆島開3、4個小時車來都很正常。
(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