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三家」之一,又是其中投身美術教育最久,被譽為台灣國畫正本清源的奠基人,黃君璧既是蔣宋美齡的國畫導師,亦長期在台灣師範大學任教,受教於他的門人有數千人之多,今年逢黃君璧誕辰120周年,在台灣慶祝教師節之際,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與佛山市博物館,在其家鄉佛山共同舉辦《白雲雙甲故鄉情》黃君璧、黃湘詅父女作品聯展。
佛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陳新文指出,黃君璧是「從佛山走出去的藝術大師」,其人及其作品走遍世界各地,卻因為歷史因素而始終未能再回到故鄉,因此在其雙甲誕辰之際,能夠讓他的作品被鄉親看見,意義在於「讓鄉親知道家鄉人中有這麼值得驕傲的一位。」
藉雲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會長,也是黃君璧最疼愛的么女,黃湘詅在開幕式上也感性表示,辦這個展的目的不在於讓多少高官領導,或多少藝術家給父親多麼崇高的評價,而是「希望佛山的父老都知道有位讓佛山發光發亮的藝術家,名叫黃君璧。」她也表示父親生前最大的心願便是期望有朝一日作品能回到故鄉,而在其雙甲之年,藉此畫展讓作品回鄉,也期望「未來讓父親的藝術成就能真正落腳故鄉,為他在此成立美術館或紀念館。」
黃湘詅並在介紹父親畫作時指出,父親愛畫雲並把堂號由「飲綠軒」改為「白雲堂」是因「白雲遙望倍思親」的典故,藉以寄託對母親的思念和遊子的心情,由他生平最大尺幅的名作《飛沫凌空》,或《策杖尋幽》等作品裡,黃湘詅介紹:「其實也都透過畫中的小人隱含著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台畫壇畫家多受其影響
黃君璧在台期間,不但在傳統的基礎上,又加上自己持續「以造化為師」,將「白雲飛瀑」發展出靈動感,且他作育英才多年,門生包括蔣宋美齡、陳香梅,以及傅申、劉國松、劉墉等,被譽為「畫壇宗師」,陳新文便舉例劉墉回憶文指出,今日台灣畫壇,不論留洋與否的畫家,大多都深受黃君璧的影響。
展場中所展示的黃君璧的教學畫法,如「礬頭皴法」、「荷葉皴法」等,都以實際的畫作、搭配照片實景及用筆說明文字,令不少觀者贊嘆其用心。出席開幕的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韓璐也指出,在孔子誕辰日尤其緬懷這位名冠兩岸的丹青大家。今年為中國美術學院90周年慶,而由黃湘詅在該院設立的「黃君璧獎學金」更已然成為支助中國傳統書畫領域學子的傳承火苗,深入人心。
其人如其畫 黃君璧風骨影響當代
前60年在大陸嶺南,後60年在台灣,均對當時美術教育有著重要影響與貢獻,黃君璧與徐悲鴻、張大千、溥心畬並稱為「中國現代畫壇四傑」,而在兩岸學者研究者看來,黃君璧「其人如其畫」的風骨,更是在技藝之外之所以影響當代水墨藝術家的關鍵。
「所謂傳統更是面對技藝的態度」,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韓璐,以此詮釋黃君璧赴台後傳承中國畫的精神,大陸知名藝評家錢曉鳴也指出,「渡海三家」之中,蔣宋美齡之所以請黃君璧擔任國畫導師,他在教學上秉持著在台灣恢復中華文化傳統的理念十分關鍵,「一如徐悲鴻在抗戰時期曾為黃君璧畫像,題詞中特別強調,即使在抗戰最艱苦時,仍對國家民族滿懷信心」,他認為當時書生對國家民族的信念,值得今日學習。
另外,錢曉鳴指出,黃君璧是具有國際聲譽的中國畫家,「這與他70歲高齡時仍不保守,不斷創新,解決中國畫筆墨對異國風情適應的課題有關」,黃君璧在退休後在世界各國巡展寫生,錢曉鳴指其聲譽絕非浪得虛名,與他憑著高超技術,持續站在國際舞台上且充滿文化自信有關。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嶺南畫派研究中心主任王艾指出,1947年黃君璧在上海的畫展便展現出他在傳統外引用西洋畫的創新,王艾指出:「可看出對20世紀的藝術家而言,每個人都做出情境選擇」。早期即不斷創新突破的黃君璧,赴台後堅守傳統與傳承,除了理念令人敬佩,也讓今日國畫領域思考傳統與大陸自1949年後,走向現實主義畫風的結合可能。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