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3・旺報-綜合報導

2018-10-03・旺報-綜合報導
單田芳說書人生 見證陸時代變遷

生動、新穎詮釋歷史經典 日逾億人聽講故事

大陸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9月11日在北京逝世,他出生於1934年民國時期,首次登台演出則是在中共建政後的1956年,他跌宕起伏的說書人生映照出大陸的時代變遷。詮釋中國古典小說與歷史事件時,單田芳的演繹生動、鮮明,據估計在他生前每天有1億多人聽其講故事。

單田芳小檔案
單田芳小檔案

單田芳的離世,讓大陸網友在紛紛在其新浪微博留下不捨與致謝,甚至有網民留言直說「單田芳是他的童年」。大陸媒體也爭相報導他的離世與一生風雨;一個世代的大師走了,《紐約時報》中文網亦發訃告,寫下單田芳的說書人生。

曾被貼反革命標籤

報導指出,單田芳成長於曲藝世家,起初接觸說書是迫於生計上的需要,一開始學習非常不情願,但漸漸地,他喜歡上這種在大陸北方流行的說故事方式。

在職業生涯剛開始不久,單田芳即發現中國古典史詩中,有許多歷史錯誤與迷信幻想,曾經研究歷史的他,開始根據對歷史的精緻研究進行詮釋與表演。在東北地區的許多茶館裡,他以對經典的新穎演繹而聞名,他曾說,「新中國不一樣」,要求淨化舞台、破除迷信,這些色彩都需要清除。

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開始,紅衛兵試圖根除所有關於中國古代「封建」文化的標誌,評書也被視為封建文化的一環,單田芳也因而被貼上「反革命」的標籤,並被送往東北的一個村莊進行體力勞動。2011年出版的回憶錄裡,他稱自己所經歷的那些年,是這輩子吃過最大的苦。

2011年1月9日,在單田芳個人自傳發布會上,書迷獻花。(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1年1月9日,在單田芳個人自傳發布會上,書迷獻花。(新華社資料照片)

單式風格 魅力獨特

1976年文革結束後,另一個新時代躍上大陸版圖,單田芳的評書事業也經歷「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時許多大陸人民都希望,能夠接觸到政治宣傳以外的東西,單田芳抓住這個時代機運,錄製了一段評書廣播。

他的第一次廣播演出,節略版的歷史小說《隋唐演義》在1980年中國農曆新年首播,播出的56個小時裡,估計有超過1億的大陸觀眾收聽,象徵著他的說書人生邁向第二春。所謂「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就是描述單田芳的評書受歡迎的程度,在1980年代人人有收音機的時代裡,除了時勢造英雄,單田芳說書的魅力與努力,亦形成獨特的「單式風格」。

回顧單田芳60多年來的說書人生,他為廣播與電視錄製了110多則故事,共約1萬2000集,全長6000小時。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對《白眉大俠》、《三俠五義》等中國經典名著的演繹。

2011年7月6日, 電視劇《楚漢爭雄》在北京開機,武術指導元彬、總策劃單田芳、總導演陳家林(從左至右)合影。(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1年7月6日, 電視劇《楚漢爭雄》在北京開機,武術指導元彬、總策劃單田芳、總導演陳家林(從左至右)合影。(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7年單田芳退休後,也針對大陸年輕人展開推廣評書、教導學徒,還辦了一家民間藝術學校;即使現今在北京隨處坐上一輛計程車,司機可能還是在聽單田芳的錄音,或許也佐證了「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之說。

(記者/呂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