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旺報

2018-04-16・旺報
陸整頓明十三陵 躋身國際級勝地

搬遷16村 大規模「封閉管理」 達到陵墓全面開放

北京明十三陵將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保護規畫,初步確定將搬遷16個村、1.5萬人。在10.5平方公里範圍內設置明文化體驗、故宮文創園和生態社區三大功能區,未來將打造成「國際水準的新型文化生態城市旅遊目的地」。規畫案已上報北京市規畫國土委審批。

北京市的明十三陵。(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市的明十三陵。(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市昌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國昌27日表示,昌平是文化大區,北京市計畫興建的三大文化帶在昌平區都有,是全市16區中的唯一,但昌平區並沒有形成文化強區。他舉例說,十三陵景區15年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是至今13個陵區僅有3個對外開放,其中未遷出的村民無法新建房屋,生產生活問題有待解決,希望加強十三陵景區的建設。

皇家祭典活化展演

依據最新規畫,十三陵將依明代87平方公里陵區規模,將陵區內影響文物保護和觀瞻的村落進行整體搬遷,區域內影響文物保護的道路也要改道,整個十三陵風景名勝區要封閉管理。為了展示祭祀文化,未來方案還包括要按照歷史資料,對明代皇家祭祀儀式進行活化展演,讓遊客在十三陵不僅觀賞到明代陵寢實體建築,還能品味到明代皇家祭祀等文化內涵。

面對大範圍區域的施工需要,將對目前穿行景區的昌赤路和懷長路進行改道,因為依歷史記載,要恢復陵區南面原有8公里左右的陵牆,與北部山區天然屏障,形成十三陵大景區,未來景區內10個未對民眾開放的陵寢及其他妃子墳、太監墓等都將進行保護修繕,逐步達到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面對外開放。

無天然屏障 管理難

「將十三陵景區封閉管理的構想很好。十三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應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重視」。十三陵特區明代帝陵研究會會長、研究館員胡漢生表示,十三陵不像北京故宮,有護城河和宮牆,天然形成了封閉式管理的模式。十三陵是在群山環繞的範圍中,多個山口與外界相通,運輸、居住的人員車輛長期在景區中穿行,難免造成環境混亂和汙染,因此,實行封閉式管理雖會涉及道路改造和村落搬遷,卻是最有效的方式。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明十三陵
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天壽山下,是一處占地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離北京市區約50公里,是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築群。自永樂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全球保存完整的皇陵墓葬群之一。2003年7月3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對外開放的只有長陵、定陵、昭陵三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