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錢櫃在大陸的發展史,這家曾經在大陸擁有19家門市的KTV龍頭,最風光時期每月營收高達500萬(人民幣,下同)但自從2008年練台生「逼宮」原錢櫃董事長劉英後,錢櫃開始由盛轉衰,在不斷縮減成本、跟不上年輕潮流等利空夾擊之下,2014年起,錢櫃門市一家一家收,一年關掉13家。2018年報告顯示,錢櫃大陸事業占比幾乎降為零,練台生使手段逼宮,接手後做不起來,最後黯然退場。名嘴邱毅曾封練台生「兩面台商」,但是錢櫃大陸夢碎,印證「練台生沒有邱毅說得那麼神」。
1995年1月,大陸第一家錢櫃進駐上海靜安寺,以每小時數百元包廂費、加上酒水動輒破千人民幣的頂級消費,迅速擄獲好奇嚐鮮的上海人的心,靜安店一砲而紅。錢櫃2000年進軍北京,第一家門店在朝外開業,北京青年趨之若鶩,1995年到2005年,錢櫃不只是KTV,而是「高大上」的象徵。
根據《環球娛樂》報導,2008年是錢櫃由盛轉衰的開始。2006年,練台生成為年代電視董事長、錢櫃的股東;2008年,練台生認為錢櫃擴張太快、成本太高,聯手其他投資人,趕走原錢櫃創始人劉英。接收錢櫃的練台生,使出大改革的絕招就是「cost down」,他先大幅減薪,當時錢櫃的中層員工,薪水平均降3到5成不等,核心員工紛紛出走。陸媒指出,練台生不願投錢更新設備和系統,大幅關店裁員,降低產品和服務品質,最後,錢櫃失去核心競爭力,徒有高價格卻沒有好服務,把顧客越推越遠,最後關門打烊、賣掉品牌,一點也不意外。
陸媒指出,錢櫃現在八零後、九零後的心裡,是「老派人才會去的地方」,年輕人都上抖音,連大媽都用「全民K歌」APP在公園練歌;錢櫃裹足不前,跟不上時代年輕潮流,更是錢櫃被大陸消費者摒棄的原因。
另據了解錢櫃運作的台商透露,練台生接掌錢櫃後,很少去大陸,印象裡,只在上海見過他一、兩次,錢櫃的大陸業務基本上都丟給台灣幹部處理,因此,當卡拉OK的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錢櫃的經營團隊根本措手不及,結果是一敗塗地。前國民黨立委邱毅曾在臉書發文,點名媒體大亨練台生是「兩面台商」,就是既在大陸投資賺錢,但一回台灣,就換了張臉,不僅用資金支持「台獨」,還公開高唱「台獨」。不過,從錢櫃敗逃大陸市場來看,練台生似乎沒有邱毅說得這麼神。
(記者/吳佳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