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中下旬是北京強降雨集中的時段,紫禁城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宮殿建築群,但雨季時為何不會陷入「看海」模式?又為何沒有鳥屎困擾?這是因為當初建築時運用許多巧思,幾百年前古人的智慧,現代人也折服。
紫禁城傳統排水方法之一是屋頂排水,古建築屋頂一般做成坡面形式,且屋頂上部坡度大,下部坡度小,有利於雨水由屋頂迅速往下排,並在屋簷位置迅速向遠方排,達到「上尊而宇卑,則吐水疾而霤遠」的效果。
地面走勢呈北高南低
其次,紫禁城地面排水系統也很完善,使用方法為地面坡度自然排水和明溝排水。地面整體走勢呈北高南低,北門神武門地平線標高46.05公尺,南門午門地平線標高44.28公尺,地面雨水整體由北向南排。
同時,無論是前朝的三大殿還是內廷的東西六宮,其建築布局猶如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地面往往是中間高、兩邊低,這使得由北向南的雨水又由中間排向東西兩側。
每年按時疏通溝渠
紫禁城有著精密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由暗溝組成,這些暗溝的水,自明溝排入,貫穿紫禁城內,帶走了各個區域的雨水,並最終流向了內金水河,再匯入筒子河,最後匯入通惠河。
優秀的排水系統離不開歷朝歷代的精心維護。明清兩代都規定,每年春季都要按時掏修宮內溝渠不斷疏通,保持溝渠完好,暢通無阻。明代負責此項工作的機構為二十四衙門的惜薪司,清代為內務府營造司。
縱使有強大的排水系統,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每當雨季來臨前都會做好充分準備,如清除水溝雜物,修補更換殘損的排水構件等,並適時調節內金水河水位,保證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轉。
除了防汛功能強大,紫禁城還有個小祕密。作為中央最高權力和政治中心,有著無比威嚴的氣場和地位,若是有鳥屎落上可就糗了。
聰明的古人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在琉璃瓦上塗抹了一種特殊的粉末,如果有鳥屎落上也會直接滑下來。另一方面,紫禁城裡的樹木原本就很少,沒有地方給鳥類棲息,鳥屎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自然就得到解決了。
(記者/王曉鈴)
北京故宮的舊名。明朝初期稱「皇城」,「紫禁城」之稱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中國自古講究天人合一,用星辰與都城規畫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後漢書》記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的皇帝自詡「天子」,受命於天,天子居所對應紫微宮,加上封建時代,皇宮對普通人來說是禁地,故稱為「紫禁」。(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