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最有潛力的電子競技市場,電競業也邁入「黃金時代」──電競用戶規模突破5億,市場規模逾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體育界人士欣見,電競由昔日一般人眼中的「不務正業」,到如今已然「華麗轉身」之餘,也不忘提醒未來發展應朝向三化合一:體育化、工業化、全球化。
今年全球電競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電競業大咖一致認為:電子競技已超越足球、籃球,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日前開幕的首屆上海電競大會,發布《電競場館建設規範》、《電競場館運營服務規範》兩項標準,對電競場館的選址、設置、設施布局等均有具體規範,備受業界關注。
陸企仍欠缺相關經驗
電競,或許是人類有史以來「科技感」最強的文體活動。躬逢其盛的大陸電競業,累積近20年的能量後,持續呈現井噴的榮景。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大陸全國熱門電競賽事超過500項,今年上半年市場實際銷售收入513.2億元,成長率22.8%;電競從業者逾44萬人次,平均月薪超過1.1萬元。
上海在浦東新區針對電競運動員註冊,推出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支持頂級俱樂部、直轉播、賽事運營公司入駐浦東,可獲最高200萬元的扶持;電競企業成功登上主板或科創板者,最高給予500萬元扶持;在世界頂級電競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俱樂部,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獎勵;表現優異的註冊電競運動員,亦有機會優先入住人才公寓、落戶、就學等。
出席上海電競大會的量子體育VSPN董事長兼CEO應書嶺表示,大陸電競產業在國際上已居於領先群,美國則是最值得學習的目標。應書嶺認為,包括版權分銷、賽事包裝等運作,大陸企業仍欠缺相關經驗,需學習美國企業將服務觀眾與廣告主推向極致,並深掘競技體育的商業價值予以最大化。
衍生產業充滿商機
大陸的中國奧會前秘書長魏紀中針對電競的未來發展,提出「體育化、工業化、全球化」三個關鍵字,「三化」合一,將可望讓電子競技邁入新的階段。
此外,也有專家指出,正如同NBA的衍生產業可謂遍地黃金,未來電競衍生產業也充滿機會。電競並將賦予其他非內容產業活化的能量,進而衍生出類似電競旅遊、電競金融、電競電商、電競培訓等。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