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29・旺報-綜合報導
陸客不來 台入境遊變後段班

旅客人次、成長率雙雙墊底 菲律賓緊追在後

陸客來台在2010年首次衝破百萬人次,達到163萬人次,並從當年起追過日本,成為台灣最大入境客源地,由於陸客動輒以一年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次飛躍成長,讓台灣在2015年進入旅遊千萬大國。陸客不但人數最多,總消費也居各國和各地區之冠,但近3年來,陸客來台大減,連帶影響台灣入境旅遊成長。

去年成長率僅3%

台北市林姓旅遊業者表示,陸客大減讓台灣入境旅遊成長「牛步化」,政府依然強調「連續幾年破千萬」,但政府沒告訴人民的是,在周邊國家地區中,台灣無論是入境旅遊人次或成長率,都已是「後段班」。就以2018年入境旅客來說,包括新加坡、港澳、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全都超過台灣,只有菲律賓的700多萬人次少於台灣。若以成長率來看,2018年台灣是3%,只超過馬來西亞,其他各主要國家地區的成長率皆高台灣。

▲旅行業者上街表達訴求。(本報系資料照片)
▲旅行業者上街表達訴求。(本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成長 陸客是關鍵

「日本快速成長的主因,主要還是陸客。」台北市林姓旅遊業者表示,2011年陸客赴日只有104萬人次,但到2018年已快速成長到838萬人次,入境日本的旅客中,陸客已從排名第3竄升到第1,也成為日本入境旅客快速成長的主因。少了陸客,不但讓台灣旅遊收入大減,也讓台灣入境旅遊和周邊國家地區相較,成了「後段班」。
旅遊業者表示,台灣原本是吸引陸客最容易的地方,不需要太多宣傳和規畫,陸客就「自動一波波的來了」;反觀日本和大陸有對立的歷史情節,是陸客排斥的國家,但日本優化旅遊設施和放下歷史成見,讓前往旅遊的陸客在短短7年裡成長了8倍。台灣放棄陸客得不償失。

▲旅客至桃機入境行李轉盤領取行李。(本報系資料照片)
▲旅客至桃機入境行李轉盤領取行李。(本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李鋅銅)

政策不配合 觀光大國夢碎

2014年,台灣入境旅客還不到1000萬人次,當時的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喊出「台灣入境旅客3000萬(人)」。他說,3000萬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還說,不要以為3000萬很難,只要政府相關政策配合,再加上業界努力,絕對有機會成為觀光大國。回頭再來看他的豪言壯語,只能說,政策不配合,業者再努力也無力回天。
賴正鎰當初說這番話時,3000萬對台灣旅遊業來說,幾乎等於「天文數字」,但5年後的今天回顧,日本在2011年的入境旅客數是621萬人次,只比台灣的608萬人次多13萬。日本今年入境旅客預估可能達到3500萬,台灣即使1200萬人次達標,也比日本少了2300萬,幾年來雙方的距離愈拉愈遠。
大陸近年的經濟發展,每年都有1億多人次出境遊,讓周邊國家地區受惠,也是促成周邊幾乎所有國家入境旅客大幅成長的主因;反觀台灣因為政治上的意識型態,導致陸客來台大減,入境旅遊成長牛步化,更讓數千億台幣的觀光外匯收入成泡湯。
台灣若要實現觀光大國夢想,務實的整合景點、提升旅遊品質和抓緊市場脈動都缺一不可。大陸是全球最巨大的出境旅遊市場,台灣在面臨競爭壓力下,若依然用意識形態牽著觀光政策,不但讓台灣觀光在亞洲失去競爭力,也讓台灣距離觀光大國的美夢越來越遠。(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