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3・旺報-專題報導

2019-11-23・旺報-專題報導
金馬偏愛創意 金雞藝術商業並重

評審團品味迥異 過程嚴密公正性高

如同國際各大電影節的競賽項目會因舉辦的宗旨,以及評選標準與評審的品味,而有不同的特色,金馬獎與金雞獎也不例外,金馬獎以專注於藝術與創意為特點,金雞獎則因報名參賽電影需要准演證與一些審查機制的存在,入圍及得獎名單中,藝術性格與商業元素並重。
金馬獎每屆得獎名單可能因評審團成員的品味而有所偏向,商業與藝術的天平擺盪,從入圍到得獎有許多遺珠,但評選過程公正性高,在華人影壇獲高度認同,得獎者如「鍍金」般,在業界有更高知名度和更多工作機會。

《陽光普照》劇照。 (甲上娛樂提供)
《陽光普照》劇照。(甲上娛樂提供)

侯孝賢:金馬獎最難拿

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教授焦雄屏表示,在導演侯孝賢、楊德昌等人主導的電影新浪潮崛起時,因主辦金馬獎的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成員及基金,很大部分與片商有關,對新浪潮電影並不青睞,以致這類電影很少能得獎,侯孝賢曾感嘆自己的作品拿過威尼斯、柏林、坎城等大獎,唯獨金馬獎「是世界上最難拿的獎」。
的確,從第20屆金馬獎開始,侯孝賢雖多次得獎,但初期是拿最佳原創或改編劇本獎,直到第26屆金馬獎才拿首座最佳導演獎,到第52屆金馬獎才以《刺客聶隱娘》抱回首座最佳劇情片大獎。
金馬獎評選是3審制,每階段的評審團成員可能重覆,但組成不同。先由初選評審討論,選出進入複選的名單,再由新一批複選評審檢視、討論,得出入圍名單,交由評審團主席率領的決選評審看片、分組討論;得獎名單要在金馬獎頒獎典禮當天早上,由各組評審進行討論,且評審委員不能攜帶手機,也要簽署保密協議,直到頒獎典禮進行時,由每個獎項的頒獎人拆封公布。

獎項染綠失國際化特色

焦雄屏表示,30年前,金馬獎的是品味,是保守、品味與美學之爭,但現在政治勢力介入,金馬獎先「染綠」,被大陸官方抵制無可奈何。她強調:「文化、藝術、體育不可以被政治力介入,現在金馬獎被大陸抵制,就失去它最可貴、兩岸三地唯一一個真正競爭的業界大平台、國際化的特色,令人沮喪。」(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