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5年來積極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地處太湖南岸、白鷺競飛的浙江省三林村,經由兩岸社區營造團隊聯手合作,大陸團隊由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馬軍山教授領軍,率領30多名碩士生駐村規畫,加上來自台灣的健康文創顧問王淇,把原本普通的三林村打造成擁有濕地農業、休閒農莊的精品農村。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禹越鎮三林村位於杭州近郊的太湖南岸,原本和浙北的其他農村沒有太大區別: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但是缺乏現代農業技術和市場行銷,導致村民收入偏低。但是3年來,經由馬軍山教授與王淇的努力,三林村徹底改頭換面。
借鑑台灣經驗建設家園
馬軍山曾經於2015至2016年赴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研習一年,對台灣農村社區落實有機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特色印象深刻;並且經由台大老師的引薦,認識了許多學術圈裡相同領域的台灣學者,互相交流心得。
「台灣農村民眾真的很熱情,經常領著我一起去看他們一手建設起來的家園。」馬軍山回憶說,「台灣料理也是非常有特色,在深入台灣山地部落或偏鄉時,經常可以品嘗到當地、當令的特色菜餚。」
2016年,浙江農林大學承接了「三林村精緻小村」規畫案,馬軍山正好把台灣見聞所得帶到三林村試驗。他帶著浙農大研究生,以保護生態為前提,利用原有的白鷺、水鄉、蠶桑等自然資源,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慢生活」的特色旅遊。
馬軍山在三林村打造了「萬鳥園」,2018年6月正式開園,「從春季到秋季,三林村是個白鷺競飛的江南水鄉,是賞鳥的最佳季節。200畝大小的水岸,波光粼粼,每天黃昏時分都會迎來萬隻白鷺歸巢,可惜現在已經入冬,白鷺都飛向南方避寒了。」
不只白鷺在空中飛翔,水底還有魚蝦遨遊。馬軍山說,江南原本就是魚米之鄉,三林村注重水質維護,控制魚的養殖密度,堅持不餵抗生素,「每隻魚從小植入芯片,讓消費者可追蹤養殖環境、水質條件和生長過程。」
看到台灣當令的料理文化,馬軍山也把三林村當地傳承了千年的菱角、蓮藕、筊白筍等傳統植物,請廚師研發新菜色,讓前來旅遊的觀光客留下深刻印象。
與此同時,來自台灣的健康文創顧問王淇,2017年從台灣來到德清,深深地被三林村的風土人情所吸引,她帶著自己的夢想在三林村創業。王淇在台灣主修食品營養學,她在「萬鳥園」內開了一家名為「白鷺young」的咖啡館,經常舉辦沙龍聚會,邀請村民和遊客參加,同時也經營一片有機農場。
有機農法種植台灣蔬果
王淇表示,她利用有機無毒農法種植台灣植物,例如外皮呈現金黃色的黃金百香果,甜度比傳統紫紅色的百香果來得高,還有不施打農藥的冰菜、在大陸很少吃到的山蘇,富含OPC花青素、可以生吃的紅秋葵等等,把自己對於健康的理念植入其中。
在兩岸團隊的聯手合作下,三林村也利用電商平台銷售農產品,甚至在抖音APP上開設「數字鄉村三林村」帳號,村長、鎮長親自上陣錄製短片或直播銷售,讓更多人看到三林村之美。
大家的辛苦逐漸看到成果,不僅改造了農村環境,也提高了農民收入。村支書沈炳奎說,去年村裡人均年收入達31000元人民幣,至2020年將實現人均年收入45000元人民幣,真正實現美麗鄉村的目標。
(記者/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