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旺報-專題報導

2020-06-04・旺報-專題報導
台劇登陸突圍 首重市場及法規

引進劇不用審批 創作劇本時即須過濾尺度

近年,台劇在大陸市場強勢回歸,不過,由於兩岸仍有文化及用詞用語等差異,大陸法規審核也是一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台劇如何突破重圍?業者表示,首先要了解大陸市場及法規,比如當地受眾的喜好,做大陸觀眾看得懂的內容,並選擇在當地開拍或以引進的方式輸入當地;而且,演員、題材、劇本都必須有特色及一定品質,才能在「紅海」中突圍。

鑫盛傳媒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法平表示,想做某個市場的生意,基礎就是要了解那個市場,了解當地消費者或受眾的喜好度,如果主要受眾為大陸觀眾,就必須做大陸觀眾也看得懂的內容。

陸人編劇 台詞接地氣

羅法平的公司在做劇本開發時,若確定要以大陸為主要拍攝地和播出市場,最後會找大陸編劇,再順過一遍台詞,將台詞處理地更接地氣。

羅法平進一步表示,還有就是台劇以「引進劇」的方式進軍大陸市場,何謂引進劇?就是不需經大陸審核報批,優點是題材標準較為放鬆,比如,《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就是引進劇;以「擦邊球」的寬鬆標準進入大陸市場,這些劇在大陸是無法被核可播出的。

羅法平指出,若想進入某個市場,肯定要了解該市場的限制,一開始就要過濾,在創作劇本階段,就要注意內容是否超出大陸審查尺度?或能否用變通的擦邊球方式修改?近期有無類似的影視作品可以作參考?因此,平常做好市場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尺度稍寬 觀眾受吸引

羅法平強調,一開始,市場定位清楚很關鍵,才不會發生劇拍完,在審查時很多核心內容都要剪掉,或者另外拍攝A、B版,導致劇變質不好看;若市場在台灣,那就定位台灣,有時進軍許多市場有一定困難度,「那就不要勉強」。

台劇在大陸能掀起熱潮,OTT平台是關鍵。圖為《我可能不會愛你》劇照。
(取自豆瓣電影)

羅法平觀察近期幾部台劇的成功模式,《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不能是朋友》、《誰是被害者》、《想見你》在大陸都有不錯評價和一定觀看熱度;他分析,主因這些台劇均以引進劇的方式在大陸播出,審查尺度稍微寬鬆,加上這些劇的部分元素在當地是有所限制的,因此與一般陸劇有所差異,吸引大陸觀眾觀看。

瀚草影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湯昇榮則指出,台劇有自身人文風貌、社會關懷,在人性探討上也較深入、創作環境多元、摒棄一些過於商業化的包裝、有創新模式,是台劇可以打開大陸等海外市場的因素。

劉以豪(左)和郭雪芙主演的《我們不能是朋友》,是近期在大陸受歡迎的台劇之一。(八大提供)

創作定位 搶華語市場

羅法平補充,鑫盛傳媒的《大約是愛》則看準大陸市場韓劇稀缺,因此強化好聽音樂、漂亮場景、演員高顏值及精緻化的「精品偶像劇」,目前在大陸有超過17億的播放量,獲得極大迴響。

至於大陸擅於製作大成本的精緻古裝劇,台灣在這部分始終無法有突破,湯昇榮表示,近10幾年來,由於香港古裝片許多好手赴大陸,且大陸市場自己開始壯大,加上大陸OTT平台也強勢崛起,所以大陸在任何類型的電視劇操作都有可行性;而古裝、武俠劇講究武術、特效,資金費用高昂,台灣整體社會氛圍也不太接受台灣人演古裝劇。

綜合來看,湯昇榮認為,台灣還是可以拍古裝劇,但對台灣而言依然困難度極高。

對於台劇的未來前景,羅法平認為,台灣的競爭者早已不限於兩岸或亞洲,而是和全球內容製作方在競爭;他建議,創作者在發展作品時,應將主要受眾定位於全球觀眾,盡量抓取普世價值為故事核心,才能突破文化差異讓各地觀眾都買單;另一種途徑,則是先搶占華語市場,鑫盛傳媒就是以搶占大陸這個最大華語市場,站穩腳跟後,再將作品輸出到海外其它地區。(記者林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