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寒冬,大陸不少地區降下白雪。大陸中科院近期研究顯示,過去幾十年間溫度持續升高,平均冷與寒冷日數以每10年3.5天的速度減少,熱和炎熱日數以每10年0.7天的速度增加。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學傑指出,未來舒適氣候集中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北方,導致大陸整體有舒適天氣的暴露度是減少的。
去年,高學傑與大陸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徐影的研究團隊合作,分析過去幾十年大陸熱舒適度的變化,將氣溫、相對溼度和風速等要素所影響的有效溫度,加入人體熱舒適度的指標。
東北、內蒙 溫度變高
大陸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吳佳指出,按照有效溫度,可以將熱舒適度分為小於1℃的「寒冷」、1至9℃的「冷」、9至17℃的「涼爽」、17至21℃的「舒適」、21至23℃的「溫暖」、23至27℃的「熱」、大於27℃的「炎熱」等7個等級。
研究團隊考慮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與大陸人口分布情況,研究未來有效溫度變化與氣候暴露度改變。中科院大氣所吳婕博士指出,暴露度是各等級溫度影響人口數量與天數的比例,單位是人/天,可反應各等級熱舒適度對人口的影響的大小。
研究發現,大陸平均過去幾十年裡,冷和寒冷日數減少,但熱和炎熱日數增加;同時平均舒適日呈現增加趨勢,速度為每10年增加1.3天。
高學傑分析,未來氣候變暖,使得東北、山西和內蒙古高原等地的舒適日數增加,但這些區域人口密度較低,且未來總體人口也將下降,因此與現在相比,未來整體享受到熱舒適天氣的暴露度是降低的。
黃河以南 舒適天減少
研究指出,未來感受到炎熱天氣的人口暴露度將大幅增加,增加最多區域在於長江流域與其以北,以及四川盆地、華南沿海等地,相當於現今大陸平均6倍的暴露度單位;但華東、淮河以南地區舒適日的暴露度單位都將減少,減少最多的當屬四川盆地與其以南的貴州北部、魯豫皖交界處,以及江蘇、浙江和福建等沿海地區。
大陸未來在炎熱氣候生活的人口,將增加4億多人。生活在炎熱氣候天數達1個月的人口,將從現今的270萬人上升到1億6500萬人;炎熱達2個月的人口,從接近0人攀升至2300萬人。從分布來說,黃河以南的舒適天氣都將減少;但雲南等位於低緯度卻相對高海拔的地區則是例外。
大陸國土廣大,各地區人口對氣候舒適度的感覺不同。「夏季南方天氣非常悶熱,但從北方過去旅行的人,顯然比當地人感覺更熱。」高學傑表示,熱舒適度的等級未來仍需根據不同地區和人群的感受進行調整,這要進一步完善的工作。(記者賴志昶)
為人體對溫度、溼度、風速等物理環境的感受與喜好狀態,可以透過主觀評估的方式來確認。影響熱舒適性的主要因素是一些和人體發熱及散熱相關的因素,例如代謝率、衣服隔溫能力、室溫、平均輻射溫度、風速,以及相對溼度;而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熱舒適性。暖通空調設計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維持在建築物或其他空間內的熱舒適性。(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