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旺報-綜合報導

2018-04-11・旺報-綜合報導
織金古城 新舊交融

財神廟鎮烈龍 彝族父女接力修建

假如你到貴州畢節織金縣,除了品嘗在地美饌,在織金古城周邊信步漫遊,絕對是不可錯過的行程。穿梭在古城徒步區內,行走在青石鋪道,兩側全是特色小店,宛如跨越時空、新舊景物交錯。晚上街道兩側打上黃光,在沿路高懸的紅燈籠點綴下,流光溢彩,別具情調。

古城中心有座「財神廟」,在大陸僅此一處,與日本的大阪天壽閣相似。織金古城管理處副處長楊興江表示,相傳財神廟所在地以前是黑龍潭,烈龍戲水災害百姓,因而修廟鎮住牠。這座財神廟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乾隆四十八年重建,文獻記載是由一對彝族父女設計、施工,老父積勞成疾,沒蓋完就與世長辭,女兒承父志將其完成。

織金當地著名的財神廟。(記者潘維庭攝)

財神廟遠觀如黑虎

財神廟的建築細節也有許多特色,它以彝族心中的崇拜圖騰──黑虎的頭為設計原型,全木結構,紅牆黑柱、上覆青瓦、飛簷翹角。

特別的是,建築物正面看是四層、後看是三層,側面則是五層,慣稱「不三不四」,遠觀猶如一隻黑虎,威嚴雄壯,虎虎生風。

財神廟不遠還有一座鳳西書院,裡面有「丁寶楨陳列館」,紀念這位清朝洋務運動的當地重要人士。丁寶楨是織金縣牛場鎮人,他是清代的山東巡撫,34歲參加科舉考試、考取進士;35歲時有亂臣打到當地,老百姓擁護丁寶楨,出錢出力,在他統領下訓練了八百多人鄉勇,擊退亂臣。

織金鳳西書院裡的「丁寶楨陳列館」。(記者潘維庭攝)

丁寶楨創宮保雞丁

不過對民間來說,丁寶楨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他「發明」了宮保雞丁。他因平息捻亂,被皇帝加了「太子少保」頭銜,「少保」又稱「宮保」,所以又名「丁宮保」。有次他到拜把兄長王小勤家中玩耍,對方趕著作飯,來不及燉雞肉,就把雞肉切丁;家裡沒油,就用雞油爆炒成丁塊,再加上切成小節的乾辣椒、橄欖菜、蒜苗,加水煮熟,但這菜一直沒取名,一日宴席上,丁寶楨的義子王藕豐被問起,順口說道:「這菜叫宮保雞!」一時機智之答,就成了名菜流傳。(記者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