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名稱較多,代表著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處理方式的艾葉產品。
鮮艾葉:新鮮採摘、去枝梗的艾葉。鮮者性較平和,少溫燥,治療血熱出血之證可配合涼血止血藥同用,收寧血和絡之功。端午艾(五月艾)是端午節時採收的艾葉,一般認為此時艾葉質量較佳。
陳艾葉:放置陳久的艾葉。一般放置時間在2年以上,古代有「艾葉陳久者良」之說。
全艾(艾草、艾蒿):將艾葉連莖割取、切成小段者。一般熏洗劑用之,廣東等地習慣用全艾代替艾葉,認為二者功能相同。
艾尖(艾葉尖):摘取的艾枝頂端的細小嫩艾葉。一般用於製作艾茶。
艾實:艾的果實,有明目、壯腰膝、暖宮的作用。
艾根:艾的根及根莖部分,有祛風除溼作用。
蘄艾:湖北省蘄春縣所產艾葉,被譽為道地藥材。中醫處方時為強調艾葉品質常標註「蘄艾葉」。
艾絨(熟艾):曬乾艾葉碾碎,揀去硬莖及葉柄,除雜,搗碎至如棉成絨入藥者,常用以製作艾條、艾炷。
炒艾葉:艾葉或艾絨放入鍋內清炒至微焦入藥者。炒製後性由溫轉熱,溫經散寒之力增強。
醋艾葉:艾葉或艾絨用米醋噴炒或拌炒著。可抑製燥性,增強收斂、止痛作用。
酒艾葉:艾葉用黃酒噴炒者。僅河南地區有使用。
蜜艾葉:艾葉用煉蜜拌炒致微黃者。
製艾葉(四製艾葉):艾葉用鹽、醋、薑、酒混合液拌蒸者。僅在廣東等少數地區使用。
硫黃艾:艾葉乾搗,篩去灰屑青滓,取白,加入硫黃粉攪拌而成者。
艾灰:艾絨或艾條燒成的灰。
艾節灰:艾莖燒成的灰。
艾汁:新鮮艾葉絞榨出的液汁,或用乾艾葉加少許水搗成汁。(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