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互聯網+護理服務」的6省市試點,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省市均已發布各地的相關方案與施行細則。「網約護士」試點上路半年以來,各界反應多屬正面,主要相關疑慮則集中於「上門服務的護士是否夠專業」,以及「一旦遇到突發情況,醫院方面能否及時安排應急處理」兩者。
今年2月,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6省市進行「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後,各地實際上的進展未盡相同。寧波、南京、廣州三地因之前已有類似的「探索」,相較於其他試點進展較為迅速。
涵蓋基礎、常用護理
去年底發布的《北京市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專案目錄(2018版)》,包括25項「網約護士」服務,《方案》發布後北京暫未推出新的文件;相較之下,目前寧波市75%的公立醫療機構已入駐寧波雲醫院平台,2400餘名護士完成註冊,並已提供上門護理服務2500多筆。
以廣東第一批「互聯網+護理服務」為例,涵蓋基礎護理、常用醫療護理服務、常用中醫護理服務三類專案,鼻胃管灌食、抽痰護理、生命體徵監測、家庭巡診、母嬰護理乃至拔罐等都入列,基本上可滿足普通患者的居家護理需求。天津、上海、江蘇、浙江提供的服務專案,也都類似於廣東。
各地區服務項目有別
不同之處,在於江蘇、浙江兩省附加上服務人員的條件,江蘇並明定「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負面清單,針對「網約護士」執行靜脈輸液(俗稱「吊點滴」)、動脈抽血等項目予以限制。各地區別較大之處在於「抽痰護理」,天津、上海、江蘇、廣東均可提供,浙江則不提供此一服務。
而「網約護士」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也確實在各地引發部分民眾的一些擔憂。家住上海市寶山區的居民黃女士家住6樓,父親長期癱瘓在床,需定期去醫院做護理。她坦言未選擇「網約護士」的原因,一是不清楚上門服務的護士的素質能否達到要求,二是若遇突發情況,醫院方面能否及時做好應急處理。
到家護理要價高 全面普及尚早
大陸「互聯網+護理服務」6省市試點實施已半年,選擇「網約護士」服務的民眾越來越多,但因服務價格高出醫院數十倍,對大部份家庭而言形成一大負擔,難免望之卻步。以相當普遍的打針來說,在醫院花費為1.94元(人民幣,下同),網約護士則要價150至159元,高出約77至82倍。
但由於「網約護士」的用戶,通常為需長期護理的族群,考慮到家人請假、叫車下樓、途中安全等因素,由「網約護士」上門反而相對便利。以寧波的施先生為例,家有84歲生病需住院的父親,往返交通費就得花上350元;相較於「網約護士」一次導尿管護理收取100元的服務費,後者顯然更划得來。
即使民眾能夠接受「網約護士」上門服務的價碼較高,對「網約護士」的素質問題仍會打上問號;而官方確定的試點醫院與民間經營的APP,兩者對素質的要求顯然有別。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細則,均要求「網約護士」應至少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護理師以上技術職稱。
但實際上,「醫護到家」、「泓華醫療」、「金牌護士」三款民間APP的客服人員均表示,在廣州,只要能提供有效期內的「護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護士執業證書」、身分證照片等,即可成為「網約護士」的一員,對從業經驗與時間並無硬性要求。足見「網約護士」的素質、安全確實存在隱憂,仍需不斷完善監管工作。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