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1・中時-綜合報導

2018-10-21・中時-綜合報導
寶寶哭鬧不停 恐是疾病找上門

生活中凡是引起寶寶疼痛、瘙癢等不適的疾病,都會讓孩子哭鬧不已,更讓家長們感到手足無措,有時候甚至需要送到醫院就診。

兒童哭鬧並非都是有病,孩子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同時,有些嬰兒過多哭鬧,亦可為疾病的信號。兒童哭因很多,作為家長要仔細識別,有的哭鬧是生理性的,有的哭鬧卻是病理性的,父母要能讀懂孩子的哭鬧、姿勢和平常行為。

生理性的哭鬧,最大的特點就是寶寶哭聲響亮、食慾、體溫正常,當滿足了新生兒的要求或調整不適後,哭鬧馬上就會停止,恢復如常。

生病寶寶的哭聲,跟餓了或煩了時的哭聲不一樣。病理性哭鬧的哭聲往往異乎尋常,持續時間長,或時哭時停沒有規律,哭聲微弱或帶有呻吟,哭鬧間隙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有時會喘不過氣,有時伴有高熱或異常性表現,應立即送往醫院診治,不能延誤。非正常哭鬧要記錄時間,供醫生判斷。

家長要學會簡單的查體,例如看腹部是否腹脹、血便、血尿,有無骨折、脫位等,體溫和全身皮膚情況,溼疹、過敏性皮疹等會引起瘙癢,觀察頭部發育情況和雙側瞳孔大小等,檢查雙眼是否有分泌物、結膜充血、雙耳分泌物、鼻塞等。另外,需注意有無口腔黏膜破損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哭鬧不安。

必須強調的是,個別兒童大哭大鬧會「屏氣發作」,又稱呼吸暫停征,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時昏過去。一般嬰幼兒在發怒、害怕、碰撞或驚嚇後最容易出現。

一旦屏氣發作時,嬰幼兒的口唇青紫、全身僵硬、喪失意識、昏厥甚至四肢抽動,父母最好將孩子平放在床上,解開衣領口,保持呼吸道通暢,用手指掐孩子人中、印堂、合谷(兩手掌虎口處)等穴位,使其盡快恢復,還可按壓其胸部,迅速改善缺氧,幫助恢復呼吸。(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