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蓍龜並非只是枯草和枯骨,它們還是救世濟民的良藥,龜的甲殼(龜甲)、肉(龜肉)、膽汁(龜膽汁)、甲殼所熬之膠(龜甲膠)和蓍草的全草(蓍草)、果實(蓍實)均可供藥用。
滋腎養肝又健骨
龜甲性味鹹、甘、微寒,歸肝、腎、心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血補心的功效,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手足蠕動、筋骨萎軟、驚悸失眠、心虛健忘的治療。
龜甲屬補陰類中藥,長於滋補腎陰,兼能滋養肝陰。龜甲與天冬、白芍、牡蠣等同用,可治療陰虛陽亢頭目眩暈之症,如鎮肝息風湯;與熟地、知母、黃柏等同用,可治療陰虛內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如大補陰丸;與阿膠、鱉甲、生地等同用,可治療陰虛風動,如大定風珠。
龜甲能滋腎養肝,又能健骨,與熟地、知母、黃柏、鎖陽等同用可治療腎虛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軟、步履乏力及小兒雞胸、龜背、囟門不合諸症,如虎潛丸;與紫河車、鹿茸、山藥、當歸等同用,可治療小兒脾腎不足、陰血虧虛以及發育不良(如雞胸、龜背等)。
龜甲入於心腎,可養血補心、安神,與石菖蒲、遠志、龍骨等同用,可治療陰血不足、心腎失養之驚悸、失眠、健忘,如枕中丹。龜甲能固經止血,與生地、黃芩、地榆等同用,可治療陰虛血熱、沖任不固之崩漏、月經過多。
龜肉性味甘、鹹、平,歸肝、腎、大腸經,具有益陰補血的功效,可用於勞熱骨蒸、久瘧、血痢、腸風下血、筋骨疼痛、老人尿頻尿急的治療。龜甲膠性味鹹、甘、涼,歸經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可用於陰虛血虧、勞熱骨蒸、盜汗、心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吐血、衄血、崩漏、帶下的治療。龜膽汁性味苦、寒,歸肝、膽經,具有明目消腫的功效,適量外用點眼,可治療眼目腫痛。
龍骨出土有大用
龍骨平肝能安神。商代占卜用過的龜甲被埋入地下,出土之後變成了另一味中藥──龍骨。1899年,當學者王懿榮服用龍骨治療疾病時,偶然發現了上面的卜辭和刻辭,甲骨文就此發現。
龍骨性味澀、甘、平,歸心、肝、腎、大腸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固澀收斂的功效,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驚癇癲狂、頭暈目眩、自汗盜汗、遺精遺尿、崩漏帶下、久瀉久痢、潰瘍久不收口及濕瘡的治療。《神農本草經》將龍骨列為上品。《本草綱目》載:「(龍骨)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醫學衷中參西錄》載:「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本草經讀》論述說:「驚癇顛痙,皆肝氣上逆,挾痰而歸迸入心,龍骨能斂火安神,逐痰降逆,故為驚癇顛痙之聖藥。」現代研究證明,龍骨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損傷組織修復、鎮靜等藥理作用。(取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