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大陸第二艘航母在各方密切關注中,自北向南通過了台灣海峽。
據大陸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介紹,11月17日夜間,第二艘航母赴南海相關海域展開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這次組織大陸國產航母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
大陸首艘國產航母通過台灣海峽,引發各方和輿論關注。
台防務部門17日稱,大陸首艘自製航空母艦及護衛艦編隊由北向南自東海航入台灣海峽,期間美、日艦在後尾隨。
針對外界關注,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8號回應說,中國的艦艇編隊在自己的家門口進行正常的例行訓練,沒有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中方有關活動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我們要求有關方面停止一切干擾中方正常軍事行動的行為。
每逢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過台灣海峽,總引來台灣防務部門發聲。而之前,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但凡出遠門,都會遭來美日艦艇跟蹤,這也已經是常態化。事實上中國艦艇編隊的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畫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係。
遠航秀驚豔 技術性能成熟
相關專家表示,與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台灣海峽不同,大陸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台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很可能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
「遼寧」號航母正式入列之前進行了10次海試。與「遼寧」號航母不同的是,首艘大陸國產航母首次穿越台灣海峽進行跨海區海試,而「遼寧」號海試全部在渤海完成,在其入列之後才進行跨海區航行。
「遼寧」號航母在2012年9月25日入列,2013年11月「遼寧」號航母與兩艘驅逐艦及兩艘護衛艦組成航母編隊,跨越黃海、東海,並首次穿越宮古海峽,沿著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南下並穿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抵達三亞某軍港。
海軍專家李傑表示,大陸首艘國產航母還未正式入列之前進行跨海區海試的目的原因可能三點:一是現在海試進入後期階段,通過跨海區海試對航母遠航能力進行測試;二是需要南海這樣水深更深、面積更大的海域對相關系統進行測試;三是跨海區海試結束後交付南海艦隊。
「還沒正式入列之前就進行跨海區海試,還體現了我們對航母技術水準和狀態的信心。此外,『遼寧』航母多次跨海區訓練和演習的經驗也功不可沒。」李傑指出。
亞太智庫研究員石留風表示,南海廣闊深水海域、複雜水文氣象,為艦上輪機、指控、觀測等子系統設備提供了海上測試檢驗的良好條件,使新航母獲得更多更強的「摔打磨練」機會。此外,3架艦載機上艦表明,航母已能夠為更多架次艦載機上艦做準備。這一行動既顯示了大陸對國產航母的技術自信,也可以看出大陸軍隊加快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高標準、嚴要求。
進展順利 航母入列指日可待
首艘國產航母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也引發了輿論對於國產航母何時入列的關注。
大陸首艘國產航母、也是第二艘航母由大陸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首艘國產航母舉行下水儀式。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誌著大陸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2018年5月13日至18日,大陸國產航母進行了首次海試。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先後進行過8次海試。
在10月底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第二艘航母正在按照計畫開展各項試驗,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服役時間需要根據建造進度和試驗情況綜合決定。
航母專家李傑表示,從2017年4月26日下水迄今經歷了兩年多時間的海試,航母入列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航母入列指日可待。根據介紹,航母在海試期間分為停泊測試、工廠測試和軍方測試。李傑表示,前幾次海試都是由工廠技術人員主導的測試,對航母動力、導航等各個系統進行測試;大陸國產航母的第七、八次海試是以部隊官兵為主的軍方測試階段,工廠技術人員是起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可以認為航母在海試期間需要進行的試驗已經全部完成。「條件成熟,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入列。」
亞太智庫研究員石留風表示,大陸國產航母穿越台灣海峽、直奔南海進行海試,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跨海域、遠距離航行檢驗艦艇的穩定性和耐用性,標誌著該艦已經進入裝備調試階段,意味著其距離正式列裝又前進了一大步。
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17日表示,國產首艘航母從下水至今已經經過多次的海上試驗,就在眾人高度關注其何時加入海軍序列之際,其在台灣海峽驚豔亮相。從公開報導和不斷出現的圖片及國防部發言人多次表示的「進展順利」的資訊綜合分析,首艘國產航母現在加入海軍序列,應該是正當其時。
相對于「遼寧」號航母,大陸首艘國產航母可以搭載更多的戰鬥機,電子設備也採用了最新型號,戰力進一步提升。首艘國產航母入列後,大陸海軍將正式迎來「雙航母」時代,進一步提升海軍戰力。(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