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3・旺報-綜合報導

2020-01-23・旺報-綜合報導
陸航太超級2020 火箭發射拚40次

太空站建設、嫦娥五號探月、首次火星探測 探索宇宙新里程

從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到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2019年,大陸探索太空的腳步令人驚豔。載人太空站建設,首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大陸探索太空的步伐勇往直前。
2019年大陸航天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再次位居全球第一。而2020年有望破40次再創新高。

載人飛船 運抵發射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0日透露,太空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大陸太空站在軌建造任務將拉開序幕。
核心艙命名為「天和」,是大陸太空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長16.6公尺,最大直徑4.2公尺,發射質量22.5噸,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支援艙內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是大陸目前研製的最大的航天器。

2018年珠海航展,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空間站核心艙。(新華社)
2018年珠海航展,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空間站核心艙。(新華社)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大陸近地太空站營運和後續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研製,全長8.8公尺,發射質量21.6噸,具高安全、高可靠、適應多任務和模塊化設計特點,主要用於驗證氣動熱防護、再入控制和群傘減速回收等關鍵技術,是載人航天未來發展需求而論證的可重複使用載人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馬曉兵表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將在軌飛行大約3天,驗證多項關鍵技術,獲取重要飛行參數,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改進累積數據。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合練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進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2月上旬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嫦娥五號」自動機械演示模型。(新華社)
「嫦娥五號」自動機械演示模型。(新華社)

嫦娥五號 繞落回3步走

2019年,「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嫦娥五號」的探月更值得期待。
大陸探月工程分「繞、落、回」3步走,其中,繞月和落月任務已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全面完成探月三期任務。
據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嫦娥五號將由長征五號火箭直接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先後經歷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以及月面轉移和再入回收11個飛行階段。
彭兢表示,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採集月球樣品,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面。最終月球樣品將被送至實驗室研究。
3步走成功後,後續任務是建立月球科考站的初步模式,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作為備份的嫦娥六號將被納入下一階段任務。大陸國家航天局已公布探月四期工程後續計畫,正在組織專家對後續規畫進行論證,基本明確三次任務。

嫦娥六號計畫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要在月球南極,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嫦娥八號除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我們初步推算,在月球南極可能有超過180天的連續光照,可提供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環境。」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其他國家也都在瞄準南極或北極進行長期觀測。」大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說:「我們要通過嫦娥八號驗證部分技術,為各國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可預見,成績斐然的「嫦娥」們不會止步,未來還將不斷書寫人類探索月球新篇章。

火星任務 不走舊套路

除月球探測外,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畫於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是透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展開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的重點地區進行巡視勘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表示,「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會簡單重複其他國家火星探測的老路,起點設置很高,體現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及技術人員的自信。」

2018年珠海航展,大陸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 (新華社)
2018年珠海航展,大陸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新華社)

據介紹,火星探測器將由長征五號火箭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與運載火箭分離後,在地面測控支持下,經過軌道機動和中途修正,在近火點實施制動,實現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橢圓軌道,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
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將透過氣動外形、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反沖軟著陸。火星車和著陸平台分離後,將展開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工程實踐活動。環繞器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展開環繞科學探測。賈陽說:「探測器在火星附近的煞車必須一氣呵成,否則就會滑向更遠的深空。進入下降著陸過程只有7、8分鐘,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2019年11月,河北懷來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成功模擬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綜合驗證。「真正著陸後是什麼地形,火星車會取得什麼探測數據,塵暴或寒冷的天氣來臨時如何應對?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賈陽說。 (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