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旺報-專題報導

2018-10-18・旺報-專題報導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見證輝煌

陸《航太英雄譜》第5集

在大漠戈壁腹地,矗立著赫赫有名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太的一次次輝煌。從這裡成功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書寫了中國載人航太的多個「第一」。這個神奇的地方,也吸引了各地的青年才俊。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一個坐落在昔日戈壁,為航太發射提供電力保障的發電廠,被稱為「戈壁明珠」。身為發電廠高級工程師,李貧親歷了中國載人航太的歷次發射保障任務,在大漠戈壁書寫自己不平凡的「電力人生」。

戈壁明珠 航太電力守護者

由於航太發射的特殊要求,電力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在茫茫戈壁中,李貧所在的發電廠就好像一顆點亮航太發射的「戈壁明珠」,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

對李貧來說,最難忘的還是保障載人航太發射任務的經歷。

2003年10月,大陸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在即,發電廠3號發電機組的汽輪機突發故障。機組出現的異常情況,令發電廠任務指揮部氣氛驟然緊張起來。經過仔細檢查,李貧想到了剛剛投入使用的熱網系統。

特種燃料供應站外景。(取自海峽之聲)
特種燃料供應站外景。(取自海峽之聲)

我們到現場檢查確認一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是熱網系統,有用熱有用蒸氣,變化範圍太大了,導致作業系統卡住了。那麼採取針對性辦法,把它解決掉,李貧說,「最後神五任務順利完成了,但這個事情也給我們一個教訓,你關鍵時刻,關鍵節點,要確保電網系統的穩定。不能因小失大,凡事都有輕重緩急。」

2016年,「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任務迫在眉睫,發電廠的一個汽輪機總是出現各種狀況,給發電保障帶來了極大隱患。李貧翻閱了大量資料,提出了進行現代技術升級改造的方案,按照這個思路,改造後的機組實現了自動化,保證了發電系統的安全可靠。

李貧說,能親歷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能順利保障「神舟」和「天宮」的發射,他覺得自己是幸運兒。對於未來,他更是充滿信心。

工匠精神 打造航太標準

像蜘蛛俠一樣在近百米高的發射塔架上工作,上萬個零部件精雕細琢純手工打造,這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鉗工李成的工作。從懵懵懂懂的新人,到精益求精的工匠,李成用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助力載人航太書寫輝煌。

李成還清晰得記得,他剛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時,師傅對自己的嚴格要求:「30公分的鋼板要我們鋸,鋸下來薄薄的3公分,開始不是鋸條斷了,就是鋸沒了,一天下來胳膊疼,吃飯的時候,手都拿不起來。」

正是師傅的嚴格要求,讓李成養成了追求完美的工匠作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鉗工楊帥介紹到,「通常零部件加工小於2公分誤差,都是可以滿足使用要求的,但是他加工到小於零點幾,也就是十幾根頭髮絲的直徑。」

發電廠被譽為「戈壁明珠」 。(取自海峽之聲)
發電廠被譽為「戈壁明珠」 。(取自海峽之聲)

對於李成來說,最為驚險的要數「天宮一號」發射前遭遇的險情。

2011年9月29日,在「天宮一號」即將發射的關鍵時刻,升降平台上一處翻板撤收過程中出現異常。接到命令,李成帶領應急搶修分隊迅速衝上平台,用最簡單、最快捷、最可靠的方法完成搶修,用時僅12分鐘。

作為航太「工匠」,李成除了保障重大航太任務外,發射場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地面設備都離不開他,許多零部件更是需要他和同事們「量身定做」。

寒來暑往,近30年紮根大漠戈壁,守護一次次航太發射,李成的「工匠」生涯豐富而充實。

為「航太血液」確保高純度

「航太發射,燃料先行」,航太發射所需要的特種燃料,被形象地稱為「航太血液」,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特種燃料供應站,正是負責「航太血液」的貯運、核對總和管理。身為特種燃料庫主任的武瑋,不僅要和這些「五毒具全」的特種燃料打交道,還要通過細緻的檢查化驗,確保「航太血液」的高純度,助力航太發射順利進行。

2009年,以優異成績碩士畢業的武瑋來到這裡。雖沒有機會按動火箭發射的按鈕,但他工作的特種燃料供應站,肩負著為火箭發射提供「糧草」的重任。

特種燃料屬於運載火箭推進劑,是火箭上天必需之物,但它同時也十分危險,劇毒、易燃、易爆、高壓、低溫,而武瑋的工作就是經常要和它打交道。

除了給「長征」火箭和「神舟」飛船提供燃料外,特燃站還承擔著為太空人生產太空中所需氧氣的重任。太空用氧對純度的要求很高,2012年6月,武瑋在對太空用氧的檢測中發現異常,而此時,距離「神舟九號」發射只有一個多星期了。武瑋和同事們緊急重新清洗、重新化驗,直到指標合格了以後,最後才過關。武瑋說,後來通過電視看到太空人在太空中自如地呼吸,充實地工作,感覺到特別開心。(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