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旺報-專題報導

2018-11-23・旺報-專題報導
大陸北斗三號 基本系統建成

從「中國北斗」邁向「世界北斗」關鍵一步

11月19日凌晨,大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此次任務的成功,標誌著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這也是北斗三號從「中國北斗」邁向「世界北斗」的關鍵一步。

自2017年11月大陸發射北斗三號首發雙星開始,北斗系統組網發射進入高密度期,僅1年時間,先後圓滿完成11次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任務,成功將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和1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組網發射最短間隔僅17天,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

今年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有效應對了三箭多星同時在場測試、交替發射等多項挑戰,圓滿完成了10次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任務,為建設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打下堅實基礎。

火箭吊裝。(梁珂岩攝)
火箭吊裝。(梁珂岩攝)

自2000年10月首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至今,大陸所有的北斗衛星均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飛向太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介紹,西昌發射場適合發射中高軌道衛星的特點,讓北斗衛星選擇在此發射。發射北斗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是低溫三級液體火箭,目前也只有西昌發射場具有該型火箭的測試加注發射能力。同時,西昌發射場兩個發射工位同時、交替、連續發射,才能夠按時完成一年內如此頻繁的發射任務。

汶川地震 救災急先鋒

北斗應用第一次被廣泛關注是在汶川地震中。當時地面通信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救援部隊利用北斗短報文功能將災情和受災位置準確地報告給救災搶險指揮部。如今,北斗應用範圍越來越廣。交通部門用北斗監測旅遊車、運輸危險品的車輛是否安全行駛;海洋部門通過北斗終端向漁民發佈颱風、海浪等資訊;文物保護部門用北斗監測歷史古物;科學家用北斗跟蹤觀測雪豹;農民用安裝北斗系統的農業機械播種糧食;牧民邊喝奶茶,邊通過手機監視草原上戴著北斗定位器的牛羊。北斗還讓礦山風險「現身」;及時發現燃氣管道泄漏地點;為馬拉松選手提供線路導航和資訊查詢;防範老人或小孩走失……

目前,北斗系統應用產品進入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3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巴基斯坦的交通運輸、港口管理,緬甸的土地規畫、河運監管,寮國的精細農業、病蟲災害監管,到汶萊的都市現代化建設、智慧旅遊,北斗系統已大顯身手。

回顧北斗工程建設,北斗一號實現了中國導航衛星從無到有,使我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導航衛星的國家;北斗二號突破了區域混合導航星座構建、高精度時空基準建立等關鍵技術,躋身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北斗三號,則將真正實現「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願景。

中國古人發明指南針開啟了人類大航海時代。如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將推動各國間的經貿、科技交往,造福全人類。正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所說,中國將在年底前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導航服務。2019年至2020年,中國還將發射11顆北斗三號衛星,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還將建設更加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綜合時空體系。

星罩組合體轉場。(梁珂岩攝)
星罩組合體轉場。(梁珂岩攝)

北斗從太空到千家萬戶

隨著北斗三號的全球組網建設加速,交通運輸行業成北斗系統最大的民用行業用戶之一。據大陸交通運輸部綜合規畫司副司長劉昕介紹,大陸已有超過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萬輛郵政和快遞運輸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70艘交通運輸公務船舶安裝使用或相容北斗系統,國產民航運輸飛機也首次搭載了北斗系統。

除了應用推廣以外,大陸還積極推動北斗系統國際化,推動北斗系統在國際道路運輸領域的應用,促進北斗系統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劉昕介紹稱,中國已成功推動北斗系統納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今年9月19日,北斗三號第13、14顆衛星成功發射,這兩顆衛星搭載了由交通運輸部參與建設的搜救載荷,將組成北斗衛星搜救系統,並作為全球衛星搜救系統的組成部分,為全球遇險船舶和人員提供報警和定位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推廣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北斗已在公安、交通、電力、漁業、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並更好地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