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7・旺報-專題報導

2019-02-17・旺報-專題報導
不論勝敗 陸外交戰略勝出

中越戰爭 實現中共地緣政治的目標 改寫東亞歷史

今年是中越戰爭40周年,這是一場在戰爭史上頗為特殊的戰役,歷時僅一個月,雙方皆宣稱自己獲勝,然而戰場上的損傷,卻可能帶來外交和國際戰略上的收穫。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就認為,大陸在此戰役實現了地緣政治的目標,節制了蘇聯在東南亞的擴展,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甚至認為,此戰役改寫了東亞的歷史。

美國空軍戰爭學院張曉明博士曾出版《鄧小平的持久戰:1979年至1991年中越軍事衝突》一書,他認為,大陸發動此場戰役,儘管傷亡慘重,但成功對美、蘇發出訊號,達到戰略目的,不能簡單以戰場的傷亡去論斷勝負。

2018年9月4日,共軍官兵在中越邊境麻栗坡某雷場進行搜排作業。(新華社)
2018年9月4日,共軍官兵在中越邊境麻栗坡某雷場進行搜排作業。(新華社)

給蘇聯、美國發出訊號

張曉明在接受BBC專訪時指出,戰爭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標,因此定義戰爭輸贏,就要看如何定義北京在1979年的政治目標。他指出,「懲越」不只是針對越南,也給蘇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清楚地發出了訊號。

他認為,戰爭結束後,越南繼續敵對中國、並嚴重依賴蘇聯的金融和經濟援助;美國則給予中國在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蘇聯到了1980年代末意識到,無法再繼續支持越南。越南也不得不轉向中國。綜上所述,張曉明強調,這場戰爭應以全面的結果來評估,而非單看戰場上的戰鬥結果。

健行科技大學教授顏建發認為,中越戰爭坐實了越南視中國為威脅的觀感,也加強了蘇越的關係,中國擔心蘇越是否會對中國形成包圍;越南則擔心中美以及親中的柬埔寨,會對其自身構成包圍或顛覆。

拖垮越南間接連累蘇聯

此一戰役導致蘇越更親近而中美也更親近的效應,兩個壁壘分明的陣營正式成形。在戰略上的意義則是,既拖垮越南的經濟,也藉由越南來拖垮蘇聯。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一篇文章評價中越戰爭指出,中國實現了它對蘇、對越更大的地緣政治目標,中國、東協和美國因而達成一種聯盟關係,節制了蘇聯在東南亞和麻六甲海峽的進一步擴展,並且使越南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