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3・旺報-專題報導

2019-04-03・旺報-專題報導
大陸天鏈二號01星 成功發射

未來和中國空間站視頻通話 就靠它

2019年3月31日23點51分,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大陸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資料中繼衛星的首發星,其成功發射後將使大陸資料中繼衛星系統能力大幅提升。

3月31日23時51分,大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鏈二號01星送入太空,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第二代中繼衛星首星

天鏈二號01星是大陸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第一顆衛星,將為載人航天器、衛星、運載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戶提供資料中繼、測控和傳輸等服務。

該衛星主要用於為飛船、空間技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資料中繼和測控服務,也能服務於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還能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援。

據瞭解,天鏈二號中繼衛星系統在任務規畫、系統管理、業務運行上相比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系統取得顯著進步,資料傳輸速率和多目標服務能力也有較大提升,將對提高中低軌衛星、載人航天器資訊回傳時效性、在軌運行安全性和任務實施靈活性發揮重要作用。

發射圓滿成功。(取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
發射圓滿成功。(取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

大陸資料中繼衛星能力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天鏈一號系統建成後,成為世界第二個具有對中低規軌道航天器全球覆蓋能力的中繼衛星系統,具有高覆蓋、即時、傳輸速率和高效費比等優點,曾為天宮一號與神舟系列飛船數次成功交會對接提供資料中繼和測控服務,開闢了大陸天基測控新紀元。

如果說天鏈一號實現了大陸資料中繼衛星「從無到有」,天鏈二號01星則要實現「從有到強」。據天鏈二號01星總設計師趙宏介紹,該衛星配有多副新型天線,這使資料傳輸能力較上一代天鏈衛星傳輸速率增加了一倍。

此外,天鏈二號01星的自主能力得到增強,並增加了多目標任務調度功能,可以自動接收多目標任務,並自主排序完成。

天鏈一號01、02、03星總設計師兼天鏈二號工程總設計師王家勝介紹,天鏈二號01星成功定點後,將與天鏈一號系統一起工作,成為大陸資料中繼衛星系統中強大的新生力量。

根據天鏈二號衛星系統發展規畫,01星發射成功後,後續將啟動02星、03星的研製,未來將實現組網運行,在大陸天基測控和資訊傳輸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繁忙西昌發展加速度

3月31日深夜,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著橘色火焰騰空而起,將天鏈二號01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餘溫未退,西昌發測站塔勤分隊平台操作手尚猛與同事便快速跑到發射塔架,逐層仔細檢查,快速開展塔架的恢復工作,開始迎接很快到來的下一次發射任務。

「連夜恢復維護塔架各種設備設施,這兩年已是工作常態。」33歲的尚猛說。

自2010年來到西昌,這位「85後」已執行嫦娥、北斗等發射任務73次。尚猛和同事們繁忙工作的背後,恰恰是中國航太事業近年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2018年,中國航太首次單獨位居國際航太發射數量之首,僅西昌發射場便執行近半任務,創下17戰17捷的歷史之最。

「今年,我們還將執行10餘次任務,高密度發射已常態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共黨委書記董重慶說,「為此,必須盯著發射謀保障,研究並行多發任務重點難點,制定年度高密度保障方案等,推動中心綜合發射能力不斷提升。」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資料圖片)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資料圖片)

打造一流航太發射場

「全體注意,現在進行模擬發射演練,其中類比飛行資料中設置了多個異常資料,各系統發現異常及時分析,立即上報!」在這次任務前的一次模擬發射演練中,指揮員肖鋒正在下達口令。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每次發射成功的結論,都出自肖鋒所在的總體技術室。他們自主開發的評估系統,通過分析成千上萬的遙測資料,來評定發射成功與否。

「快節奏的航太發射,倒逼我們不斷加強對飛行資料規律的挖掘,加強快評技術的自主創新,目前評估結果已由15分鐘縮短至10分鐘以內。」肖峰說。

兩年前,西昌觀測站某型干涉儀設備執行一次火箭跟蹤測量任務,至少需要9人全程配合。如今,他們已實現一鍵式跟蹤,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火箭跟蹤測量工作。

為驗證一鍵式跟蹤的可靠性,他們又開發出「資料重播」系統,將每次實戰任務的存檔資料,重新輸送到管理機,類比實戰任務狀態進行聯試;編寫的自動化指標測試系統則將8個步驟操作簡化為一鍵式操作,時間縮短近三分之二。
組建49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斷提高綜合測試發射能力,創造了1997年以來81戰連戰全勝的紀錄,實現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每年2-3次發射任務到年發射能力達到15次以上的躍升。

「科技創新是中心不斷突破高密度發射連勝紀錄的重要法寶,更是中國航太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心主任張學宇說,「我們將在打造一流航太發射場、建設航太強國的追夢路上闊步前行,創造更加輝煌的成績。」(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