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6-16・旺報-綜合報導
北大資產告方正 催討100%股權

主張方正2004年改制無效 涉6家上市公司影響大

大陸最大、最著名的校辦企業──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方正集團),或將再次迎來巨變。北京大學的全資公司──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北大資產)日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方正集團在2004年的改制無效,方正集團100%股權,必須全數歸還北大資產。

目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對此案正式立案,但尚未排定開庭日期。

國企改制下典型案例

儘管如此,由於方正集團旗下共有6家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北大科技、北大資源和方正控股,在A股上市則有北大醫藥、中國高科及方正證券,市場人士指出,一旦方正集團的股權歸屬生變,勢必牽連旗下子公司未來的動向,再加上方正集團所開發的中文排版系統在中文媒體產業中有高達9成的市占率,一旦這場官司果真開打,勢必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

北大資產目前是針對方正集團前高管魏新、李友、余麗及其所控制的多家企業提起訴訟,主張這三人或相關公司在2004年與北大資產所簽訂的《權益轉讓協定》(即股權轉讓協定)無效。

《人民日報》排版即採用方正字體。(新華社資料照片)
《人民日報》排版即採用方正字體。(新華社資料照片)

其理由包括,北大資產認為方正集團改制所依據的財務文件存在造假。其二,在股權受讓主體上,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其三,當初魏新、李友、余麗涉嫌「拿方正集團自己的錢,買方正集團」。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由於方正集團的前身來自北京大學出資成立的科技公司,是大陸「國企改制」風潮下的典型案例,一旦北大資產的指控一旦成立,將意味著方正集團的改制無效,恐直接動搖方正集團的根本。

另外,業內人士也指出,在大陸的司法實務中,國企改制後,因為發現改制過程中有「違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的問題存在而被法院判處「改制無效」的案例,早已有之,但從未有任何一家國企的規模、影響力,能夠與方正集團比肩。

前高管喊冤要求對帳

方正集團最近一次披露的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該公司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即總資產)超過3555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所有者權益(即淨資產)超過了648億元。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選。(中新社資料照片)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選。(中新社資料照片)

針對北大資產的控告,方正集團的幾位前高管也出面喊冤。曾任方正集團董事、總裁的余麗就指出,從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開始,她與相關人士曾數十次主動聯繫方正集團及北大資產公司,希望成立「對帳小組」,以釐清從2001年以來的,其團隊與原有的公司,同和方正集團之間的資金資產往來情況,還原事實,對方正集團十幾年的經營結果有個定論,但這一請求迄今沒有實質進展。

目前北大資產公司提起的方正集團「改制無效之訴」,目前法院雖已正式立案,但尚未確定開庭時間;未來審判結果如何,亦難逆料。方正集團,這家中國最大,也是最著名的校企,未來將何去何從,仍是一個未知數。(記者梁世煌)

旺報觀點民粹獵巫 國企改民營 業者難安

隸屬於北京大學的「北大資產公司」對出身於北京大學的「北大方正集團」提出「國企改制無效」之訴,這凸顯了大陸改革開放(股份制改革)41年以來,藉此制度而成長茁壯的公辦民企,至今依然擺脫不了國企轉型民企過程中,產權歸屬難以釐清的老問題,這個問題若沒有適當的解決,方正集團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被告的民企,眾多民營企業家也將繼續寢食難安。

國企改制民企是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一個經濟戰略,也是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因此,其改革過程中,會有很多因地制宜的權宜措施,這是歷史因素,也是「轉型共業」,但隨著國企業改制一路發展下來,當時的權宜措施很可能成為利益涉及雙方的爭議點,甚至成為有心人士「獵巫」的目標。

1994年時任海基會祕書長焦仁和曾赴北京中關村,參觀北大方正集團的電腦排版作業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
1994年時任海基會祕書長焦仁和曾赴北京中關村,參觀北大方正集團的電腦排版作業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

事實上,國企改制後發生產權之爭,北大方正集團不是第一例,2006年的安徽合肥翼馬製衣有限責任公司改制案,以及浙江黃岩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改制案也都有類似情況,但是論經營規模,行業影響力,北大方正可說是其中之最,這也是各界對於此案如此重視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大陸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在巡視北京大學後曾提出「方正集團等校辦企業被個別原高管通過各種方式巧取豪奪,侵吞巨額國有資產」,但方正集團也曾因為要釐清產權歸屬,而在2018年對北大資產提起訴訟,顯然北大方正的產權爭議目前仍難有定論。

因此,不論本案未來如何發展,大陸有關部門還是必須針對這些民營化企業的資產定位,給出一個明確的政策或說法,讓相關案件儘快塵埃落定,否則這些為大陸經濟拚搏的企業家,如何能安心發展產業?未來有心轉型的企業也恐難以有所突破。(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