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29日在大阪會晤前,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自中美貿易第11輪談判破裂以來,雙方沒有舉行重要的會議,這意味沒有人準備好達成任何協定;雙方所能做的就是同意讓雙方談判代表再次會晤,舉行一系列會議,看是否有可能達成協定;而對川普來說,不達成協定比達成協定更好。
美國之音28日報導,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的包道格受訪時表示,對川普來說,不達成協定比達成協定更好,因為達成協定的話,他必須抵擋24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對這個協定提出批評;而如果扼殺這個協定意味著對中國實施關稅,會使很多美國人不高興;所以對川普來說,最佳的選擇是把這個問題往後推,不讓協定很快達成或是失敗。
加徵關稅影響中國就業
包道格指出,川普試圖在兩個目標中尋找平衡,作為一名明年面臨選舉的政客,川普希望美國人民繼續認為美國經濟是好的;因此,川普需要看起來正在認真應對中國的經濟挑戰,同時又不讓市場感到不安,這是兩個有點矛盾的目標,他正試圖在這兩個目標中達到一種平衡。
至於習近平同意與川普舉行會晤的目的,包道格認為,習近平希望美國不對其他價值3千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或是盡可能推遲加徵關稅,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就業,也會導致一些企業離開中國;習近平同時也希望解決華為問題,以及美國對其他中國高科技公司進行制裁的問題。
陸媒嗆有能力奉陪到底
川普26日啟程前往日本前才表示,他29日與習近平會晤時可能達成一個貿易協定,但是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他也做好了對幾乎所有剩下的大陸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的準備,並稱不論習川會結果如何他都很滿意現在的處境。報導指出,這是白宮有意降低民眾對這次習川會達成結果的期待。
《人民日報》28日也發表〈加徵關稅無用,中國有能力奉陪到底〉一文,側面映證美方其實無意達成協定。文章表示,美方又一次在關鍵時刻拿出極限施壓手段,破壞了平等對話氣氛,威脅是徒勞的,高壓沒有意義;中國的耐心是最顯著的優勢,即便中美經貿摩擦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但無論面對多大挑戰,中國有足夠能力奉陪到底。
中美貿易戰開打近一年來,兩國互徵關稅超過3000億美元,這些關稅究竟由誰買單?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報告顯示,自美三度對陸徵稅後,美國從大陸的進口雖急劇下降,但因關稅成本大幅上漲,很多訂單卻可能無利可圖而消失,而因關稅上升造成的成本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這些關稅被分為兩部分消化,由進口商通過降低利潤吸收,以及轉嫁給隱形買單者:美國消費者。
關稅轉嫁 進口商消費者受害
BBC中文網刊登題為「中美貿易戰:開打近一年,誰在承擔巨額關稅成本」分析文章稱,目前美國共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大陸商品徵收25%關稅,然而,2500億的數字是根據往年貿易規模測算的,因為關稅成本大幅上漲,很多訂單可能由於無利可圖而消失。
另一邊那些沒有因關稅消失的貿易訂單,關稅確實被徵收了。IMF研究人員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發現,因關稅上升造成的成本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因為加徵關稅前後,從中國進口的跨境價格幾乎沒有變化,而美國進口商支付的進口價格急劇上漲幅度與關稅幅度一致。
這些關稅被分為兩部分消化:由進口商通過降低利潤率吸收,另一些則已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據國際貿易顧問公司「貿易伙伴」的研究估計,關稅可能使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每年多出767美元的花費;進口商這麼做實屬無奈,對不少美國公司而言,選擇中國以外的供應商並不容易。
IMF分析,有強力的證據表明,美國、中國和世界經濟都是當前貿易戰的輸家,總體將導致2020年的全球GDP下降0.5%。
此外,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傑昨證實,微軟計畫將於2020年在中國擴招1000個新增職位。柯睿傑還表示,微軟不僅將在大陸持續投入,更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微軟服務客戶、服務合作夥伴的長期承諾堅定不移。微軟對大陸市場的態度,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未歇的當下,備受矚目。
(記者張國威、林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