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旺報-連線報導

2019-07-19・旺報-連線報導
楊志良批民粹 結局是被統一

兩岸血緣和文化就是一家親

「全中華民國就我一人是真台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打趣。從陸生納健保卻多次被強烈反對及杯葛,楊志良不解地指出,讓外國學生與大陸學生待遇不同,綠營這才是真正在推動「一國兩制」!

長期關注公共衛生政策、教育、分配等社會議題的楊志良指出,若把大陸學生視為外國學生,就應同樣地只要居留滿6個月就能納保,綠營卻一再說「陸生納保是占台灣人的便宜」;楊志良也強調,入境學生都經過出國地及台灣雙重體檢,以外國學生為例,根本連自付的749元都沒用完,根本是台灣的健保賺到。

拒陸生納健保 太小器

再者,綠營指「享受台灣的國民待遇,應是簽約互惠國的人民才可以」,楊志良也舉例如英、日及北歐多數國家,對健康照護是用居民的概念,包括留學生、外籍勞工一律納保,「也沒有與台灣簽什麼約」;他認為,台灣的優勢既是民主、多元、自由,開放,卻因健保問題讓陸生體驗的只是台灣人的小器及排斥,所為何來。

「兩岸一家親,就血緣和文化來說,一點沒錯。」他也在《中華民國如何不亡!?》書中指出,族群認同可以是多元、複數的,但國家認同是唯一的;他也以英、美兩國為例,「政治上雖不同,但美國的學校也教莎士比亞,也崇拜牛頓和達爾文!」他並指出,政治上兩岸雖有不同走向,但文化上的語言、文字、思維和文學藝術,是不可能去中國化的,「否則為什麼台灣也在過元宵節辦燈會,為什麼蔡英文總統逢廟必拜?」

文化傳承 能凝聚共識

▲教育部課綱審查會議將高中歷史的「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引發外界質疑歷史課綱去中化。(本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課綱審查會議將高中歷史的「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引發外界質疑歷史課綱去中化。(本報系資料照片)

「瑞士是由德、義、法3個語系的不同民族組成;加拿大是由法、英2個語系的民族組成;新加坡則是由印度人、華人、馬來人組成,族群多元並不會影響政治認同。」楊志良認為,台灣的族群認同也許隨時空背景而改變,但對中國民國效忠的義務不應改變,當政治人物不去追溯傳承的血緣及文化特質,一再分裂及弱化台灣的結果,就是難以凝聚共識,建構穩固的認同。「太民粹,就會被統一」,楊志良感慨並以此為警鐘。

民進黨新任副祕書長林飛帆和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18日在節目中痛批,紅色媒體遭大陸控制,基層的村里長和宗教團體由於和大陸交流也遭滲透。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這根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要是民進黨的潛在競爭者,或是有人和民進黨的意見相左,不是被抹紅,就是被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帽子,欲除之而後快,「台灣已經籠罩在綠色恐怖當中」。

今年初陸委會新春記者會上,本報記者質疑陸委會文教處將台媒駐京記者貼上「立場親中」政治標籤,當時發言人邱垂正信誓旦旦說,「我們不贊同用任何形式,來做各種的政治思想、言論的審查。」

言猶在耳,陸委會17日晚間發布新聞稿稱,對於外媒報導旺中媒體集團受國台辦操控一事,「後續應由檢調機關進行調查偵辦」。李振廣表示,這顯示民進黨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拿當初邱垂正的話來檢視現在的作為,只有「昨是今非,自我打臉」足以形容。

綠抹紅媒體 欲加之罪

針對林飛帆指控,台灣基層民眾赴大陸交流遭滲透、被統戰,「現在希望去管理或正式介入」,擺出一副要把兩岸民間交流一刀兩斷的姿態。李振廣指出,民進黨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徹底斷絕兩岸交往,如此一來才好實施愚民政策。

兩岸藉由交流,讓彼此有機會相互學習,李振廣舉例,台北和上海固定舉行雙城論壇,讓上海學到台北的垃圾分類做法,現在許多大陸城市準備跟進,希望能達到垃圾減量、改善環境汙染;台灣基層村里長和宗教團體到大陸參訪,看到大陸的建設和經濟呈飛躍式成長,不論是高鐵、機場、台商投資、青年創業,也改變許多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刻板印象。

「雙方通過交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原本是好事一件,但卻被民進黨惡意扭曲為大陸的紅色滲透,甚至將危害台灣社會安全,」李振廣說,這令人相當失望。

李振廣認為,民進黨政府企圖藉由切斷兩岸民間交流,用綠營對大陸一貫的偏見,蒙蔽民眾的感官,然後進行台獨動員和反中動員,用心非常險惡。

(記者/李怡芸、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