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28・旺報-綜合報導
中馬欽州產業園 面向東協新契機

採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 深化兩國雙園合作

大陸與馬來西亞的東鐵專案近日復工,顯示中馬繼續深化合作,而位於廣西欽州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同樣是兩國合作的重點項目,該園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如馬來西亞的燕窩加工基地,就在此園區落戶發展,一年加工毛燕可達200噸,產值超過40億。此外,從欽州港到馬來西亞的關丹港,只要三天就能抵達,最近又大大簡化了通關手續,可做到「下車即上船 下船即上車」。

 

馬來西亞與大陸深化合作,位處面向馬來西亞最前沿的大陸廣西欽州,在港口邊的欽州產業園,是大陸政府與外國政府合作在國內建設的第三個國際園區,馬來西亞的關丹產業園,則是大陸與外國政府合作在國外建設的第一個國際園區。欽州園是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也是與東協國家的紐帶;關丹園則是馬來西亞東海岸最大的港口,兩國形成了「兩國雙園」的合作模式。

廣西欽州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記者陳君碩攝)
廣西欽州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記者陳君碩攝)

大馬設燕窩加工基地

欽州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受訪指出,燕窩是馬來西亞的特產,也是大馬輸往中國的主要產品之一,銷售對象九成九是大陸消費者,國內市場非常大,目前在欽州產業園的燕窩加工基地,已初具規模。
莫福文介紹,馬來西亞每年對大陸貿易額一千億美元,很多涉及農產品訊息技術,廣西是農業大省,因此與馬來西亞互補性強,大陸推動農產品原產地免稅,加上中國東協自貿區免稅,都提高了該地的區位優勢。

港口通關手續簡化

欽州產業園的旁邊,就是欽州港,總投資額達九億人民幣,約占地1200畝。據該港負責人介紹,過去通關流程繁瑣,現在則因為推行無紙化,大大減少通關程序,貨物卸船後可無縫對接,可到「下車即上船,下船即上車」。

廣西欽州港的巨型吊臂。(記者陳君碩攝)
廣西欽州港的巨型吊臂。(記者陳君碩攝)

莫福文指出,馬來西亞GDP比廣西高,但廣西背後是整個中國大陸,欽州產業園也可視為一個平台的作用,未來也不僅限於雙國雙園,也可能朝向與東協國家的多國多園,讓雙邊的產業有更緊密的合作。(系列完)

第二春人才進欽州

大陸廣西自治區的中馬欽州產業園,面向東協的同時,也向台灣招手,該園最近推出了「第二春人才計畫」,要招攬退休但在65歲以下的專技人才或企業中層以上管理者,在此發展背景下,將有中高齡專業人士到此群聚,因此讓台灣先進的醫療健康養老產業,有到此地發展的優勢。
廣西欽州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受訪指出,中馬欽州產業園最近推出了「第二春人才計畫」,只要在65歲以下,退休前為科級以上幹部,或企業中層以上管理層,願意到園區全職上班,經錄取者可享有17000至25000元人民幣的高級顧問費,或是3500至18000元人民幣的專業顧問費。
莫福文說,有些中老年人才,是在正有才能的時候退休,因此園區向他們招手,歡迎專業中高齡人才到此繼續發揮長才。
除此之外,該園區的「台灣中小企業集聚區」廠房建設工作,預計於八月分開工,面積約十六萬平方公尺,他認為在吸納中高齡人才的背景下,台灣先進的健康養老產業,很適合到此地布局。他今年二月才到台灣考察醫療養老產業,認為台灣的觀念和服務創新,「我特別欣賞,他們(台灣)來管理,我們負責把廠區建好,現在特別需要這個」。

他透露,若在該園區工作滿五年,就可以用第一年時的房價,購買原本租用的廠房,過往幾年的租金,還可以折抵為購房的費用。
政策允許開放聘用越南勞工,也是廣西與越南交界的幾個開發區的特色,一般認為可省下人力成本,不過莫福文認為,勞動力有階段性,越南很快也要走到需要大量勞工,因此這些輸出越勞的持久性不會太久,且不斷重新培訓人力的成本,也是企業無法承受的。
他指出,欽州產業園有一項「共享工人」制度,固定團隊以任務型的方式,接下園區內不同企業但工作同質性高的工作,還會與時俱進建教合作,把新的生產機器拿到技工學校讓學生提早訓練,他認為相較使用不穩定性高的越勞,「共享工人」對企業而言會更有效率。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