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7・旺報-專題報導

2019-08-07・旺報-專題報導
華北大地乾旱 南水北調解渴

供應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 百姓幸福感大提升

炎炎夏日,千百年來華北大地缺水的問題解決了。在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北拒馬河暗渠,南水在陽光照耀下更顯清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輸水已超過200億立方公尺。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態和水環境方面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今年2月15日上午,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的惠南莊泵站,大陸最大的單級雙吸離心泵正在向北京輸水。惠南莊泵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幹渠上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壓泵站,正如人體的心臟,為千里水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截至目前,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5300多萬人已喝上甘甜的南水,500多萬人告別了高氟水、苦鹹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圖為北京大寧調壓池。 (新華社)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圖為北京大寧調壓池。 (新華社)

北京用水 南水占73%

從更細的角度來看,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河北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的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滄州達到100%。南水占北京主城區自來水供水量的73%,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5億立方公尺;天津市14個區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南水成為新的供水生命線。

喝好水直接關係百姓的幸福感。監測顯示,通水以來,中線水源區水質總體好轉,輸水水質保持在優於Ⅱ類,其中I類水質斷面比例占82%以上。北京市自來水硬度明顯下降,公眾普遍感到水鹼減少,飲水口感更好了。

2014年1月30日除夕夜,工人們在南水北調工程現場吃盒飯過年。(新華社)
2014年1月30日除夕夜,工人們在南水北調工程現場吃盒飯過年。(新華社)

乾涸滹沱河 重現生機

在河北滹沱河畔的冀之光廣場附近流水潺潺,不時有水鳥飛過,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四季無水、到處垃圾。如今,乾涸了幾十年的滹沱河重現生機,是南水北調工程生態補水的一個縮影。中線一期工程連續兩年利用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至今年2月已累計補水8.65億立方公尺。自2018年9月開始,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開展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生態補水使河湖水量增加、水質提升。

南水北調除了有「量」,更兼具「質」。監測顯示,天津市中心城區4個河道斷面水質改善到Ⅱ類至Ⅲ類;河北省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澱水質提升為Ⅱ類;河南鄭州市補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北京城區新增550公頃水面,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2013年11月6日,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與青蘭高速連接線交叉工程,工人們鋪設鋼筋。(新華社)
2013年11月6日,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與青蘭高速連接線交叉工程,工人們鋪設鋼筋。(新華社)

黃淮平原 地下水位升

除了補水,工程通水以來,通過限制地下水開採、直接補水、置換擠占的環境用水等措施,遏制了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據監測,截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公尺;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穩定;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公尺轉為上升0.52公尺;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公尺。

為了應對極寒天氣,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制定冰期輸水調度方案,保持總幹渠高水位運行,一旦形成冰蓋,就實施小流量輸水,並加強對水溫、流速和流量的觀測,加強工程巡查巡視;此外,還在全線增加28條攔冰索、攔冰桶,在重要的控制閘前安裝擾冰裝置,增加應急搶險車等。在經歷了2016年的極端天氣後,有關部門在冰期輸水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經驗。

南水北調不但是歷史的大工程,更是大陸建政以來民生的大工程,持續對受灌地區注入鮮活的生命力。(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將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從而改變大陸南澇北旱,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目的是促進大陸南北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南水北調工程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路線,總投資額5000億元人民幣。自中線一期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今,南水北調東、中線已全面通水4年。(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