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科技戰持續上演,美國丹佛大學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指出,他最近一兩年明顯感受到美國對中國有許多「30年前所未見」的現象,譬如過去中美是政策競爭,現在是國力較量;過去對華有鷹派、鴿派之分,現在只有鷹派和超級鷹派;他不諱言,中美正呈現一種長期對峙對立的持續性危機。
趙穗生是華裔的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教授,1985年從大陸赴美發展,在美國30多年;他13日在北京的全球化智庫座談中分享近期強烈感受到美國對華政策的5個「前所未見」。
鴿派式微 還被貼標籤
一是中美從政策較量,變成國力較量。美國不再是單獨批評中國某一個政策錯,而是中國崛起本身對美國形成威脅,甚至衍生出「修昔底德陷阱」一說;但他認為,該推論過於簡略,也批評提出的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根本不懂中文、不懂中國歷史和文化,沒有到中國做過實地訪談,但這理論讓大家耳熟能詳,背後反映一定的「荒唐」。
二是過去美國對中國的重要手段「接觸」(engagement)戰略,從攻勢轉為守勢,現在甚至被認為是負面詞彙,還有人提出要讓中美在經貿、科技、人文、學術等領域全面脫鉤;他感慨,「30年前我到美國去,我們害怕的是美國對中國和平演變,但現在美國害怕中國對美國和平演變。」
三是過去美國對中有鷹派、鴿派之分,鷹派多為軍方、安全情報部門,鴿派則為學術界、商界為主;但如今鴿派式微,還會被貼上「Panda Hugger」(熊貓擁抱者)標籤,現在多數美國人不敢承認自己是鴿派,只剩下超級鷹派和鷹派;不過,趙穗生強調,他自己是「強硬的鴿派」。
四是過去有一批對中政策的受益者,包括商界、學界人士,也就是「吃中國飯」的一群人,過去很多年來是維護中美關係的重要力量,但如今美國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在中美關係中是受益者,一來是容易被扣紅帽子,二來是獲利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
新冷戰條件 並不具備
五是過去中美關係的危機都是單獨事件,譬如台灣問題幾十年來都是剪不斷理還亂,還有像新疆、南海、人權等問題,但都不致於影響中美關係大局;但如今貿易戰把上述這些問題全都牽扯進去,不再是對單一具體問題危機管理就可解決。
不過,他強調,兩國走向新冷戰的條件並不具備,其他國家不需要像美蘇冷戰時期那樣選邊站,甚至可以兩邊討好,譬如東協國家在面對印太戰略,就說要開放和包容,兩邊不得罪,這跟冷戰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港內部問題 重於外力
美總統川普在推特上抱怨,何以香港問題許多人都要怪到他和美國頭上。美國丹佛大學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受訪認為,川普對香港「一點興趣都沒有」,儘管美國的國防、安全等建制派部門還是會做一些事,但從川普上台到處「退群」,就看出美國不想再干預太多區域事務。他認為香港問題主要是內因,若沒有內部問題,外部因素再介入也掀不起大浪,對於北京中央在香港情勢上把矛頭對準美國,他覺得「很有意思」。
趙穗生是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教授,也是該校美中合作中心主任,他在北京受訪指出,香港問題主要是內因,若沒有內因,其他的外部因素或力量也起不了作用、掀不起大浪,他認為內部有很複雜的因素,外部力量會有但絕對不是主要因素。
趙穗生指出,香港這些年的民生問題、發展方向、執政生態等問題,都需要加以關注,「這些年可能有些地方走得比較急了點」,他認為北京中央在外交問題,以及對港、對台都需要綜合考慮,怎樣可以讓國家利益達到最好的目標,他直言有些事情若走太急,會欲速則不達。
他強調,中國崛起的道路才剛剛開始成功,還有很多路要走,應該「廣積糧,緩稱王」。
談到台灣蔡政府的聯美抗中策略,趙穗生認為相當危險,他指出台灣應該設法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像馬英九那八年就做得不錯,雖然不統,但也不會往獨的方向走。他強調,對台灣而言,對兩岸和美台兩組關係的重要性,一定是兩岸關
係較重要;對美國而言,要在台灣和大陸之間選擇,美也必然選擇大陸,「如果你平衡點沒有找準,一定很危險。」
目前香港警方加強力度執法,趙穗生提醒,要強押當然可以強押,但若種下禍根,未來也必須面對解決,如果這些人關進監獄,出來之後成為英雄,那又會衍生新的問題。
(特派員/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