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受到中美貿易戰的相關效應影響,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河南的考察行程中,拋出「第五個國家戰略布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並強調將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同屬「重大國家戰略」,進而形成東南西北中全面鋪展的戰略區域。
習近平9月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包括韓正、丁薛祥、劉鶴等中央要員,青海、陝西、河南、山西、內蒙、山東、四川、甘肅、寧夏9個省(區)「一把手」,以及自然資源部部長、生態環境部部長、水利部部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均出席與會。
橫跨9省有機治理
在會中習近平正式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概念,並予以上升至「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2016年「長江經濟帶」提出的場合,亦在一次多省市主政官員出席的區域會議。這也是一連串推出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上海臨港片區自貿區,以及其餘省分6個自貿區後,習近平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
「黃河寧,天下平」,習近平用此一語道破,黃河對於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自古以農業立國,大陸雖已邁向工業強國,歷代施政重點之一的河政,依然為當今執政者的一大課題。對此習近平指出:「在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品質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相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黃河為大陸境內第二大河流,因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中下游,向來被視為中國的「母親河」。繼「長江經濟帶」之後,習近平再度運用流域概念,調動大陸的地理空間協同發展;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的設計,戰略涵括生態、經濟、文化等領域,就橫跨9省的「黃河流域」,展開「有機整體」治理。
水,在此一新出爐的「國家戰略」中,將扮演影響區域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習近平表示,以水資源的分配做為「合理規畫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的剛性需求。黃河流域省分主要依賴農業,經濟發展品質普遍不高,也是大陸經濟版圖中較為弱勢的一環;習近平期盼透過戰略設計,加快區域內實施結構轉型的發展理念。
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曾在中國文明史上扮演源頭角色的黃河文化,也再度被習近平大力頌揚,不僅稱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並與「四個自信」之一的「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進行連結。除此之外,習近平在甘肅之行後至各地考察時,均不忘屢次提到「文化遺產」。
陸媒解讀,習近平一向採取「一盤棋」的思維籌畫,南方落子粵港澳、長三角,東邊擺上珠三角,北方的東北振興乃至東北亞開放也在醞釀;全球強勢推動的「一帶一路」,則把西北由第一輪改革開放的「後衛」變身「前鋒」。再加上「長江經濟帶」,如今中部地區黃河流域列為國家戰略之一,既符合習的規畫風格,且合情合理。
「保護黃河是千秋大計」,在習近平推出此一戰略決策前,除本次的河南考察,今年下半年已陸續有黃河流域的內蒙古、甘肅之行;並在甘肅蘭州實地走訪黃河治理與保護、堤壩加固防洪工程等。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