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盤西化」不是實現「現代化」的唯一路徑,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到即將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聚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盤棋的布局正在變得清晰。
此前,四個現代化側重於器物層面,但「第五個現代化」則需要透過「化學反應」來加強。至於需要何種「化學反應」,學者分析指,可能讓各級官員通過學習等方式,進一步解放思想,讓整個國家的治理能力逐漸提高。
對於習近平所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顧清揚接受《多維新聞》訪問時指出,非常欣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提出的關於國家治理的兩個現代化,因為這是中國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以前中國發展的典型特徵是在實踐中摸索,但現在不能僅限於「摸著石頭過河」,還要用系統化的方式來處理發展與建設。
國際環境難測
顧清揚表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非常到位,過去六年來,中國在這方面確實在進步,比如中共黨內機構與中國國家政府機構進行調整改革。但他強調目前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因為中國所面臨的「改革深水區」,還有大量的矛盾要調整,且中國要應對難以預期的國際環境,此時內部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變得極其重要,中國要有足夠好的「內功」。
日前,習近平指「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只是解決「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需做大量的工作。對此,顧清揚分析稱,我們知道化學反應是不同元素排列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所以說「治理能力」需要通過「化學反應」來到達現代化的程度,比如說讓各級主政官員通過學習等方式,進一步解放思想,讓整個國家的治理能力逐漸提高。
考驗協調能力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顧清揚指出,當一個國家強調社會組織和市場參與不可或缺的同時,也需要加強政府在其中的領導與決定性作用,這考驗的是各級政府的協調能力,即執政者要努力追求「監管」與「創新發展」之間的平衡關係。(記者張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