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旺報-專題報導

2019-11-01・旺報-專題報導
劉璟芳:台IT產業不能沒有大陸市場

新時代新空間 南通台協會長籲把握發展機遇

2005年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曾提到「沒有台灣,全球經濟無法運作,台灣之於世界IT企業,有如中東石油」,但對於在大陸長期經營電子產業的南通台協會長劉璟芳來說,台灣IT產業同樣不能沒有大陸市場。
劉璟芳在接受《旺報》專訪時表示,她為台灣曾經的輝煌感到驕傲,也衷心企盼台灣依然具有相當實力的資訊科技業,切莫錯過大陸的發展機遇,切莫錯過大陸巨大的市場。
10月,金桂飄香的時節傳來消息,陸美高級別經貿磋商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可能達成階段性協定;無論貿易戰停戰與否,中美雙邊關係都將難以回到過去(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觀點)。因此,劉璟芳認為,陸美都會加快資訊產業新一輪發展。

打壓高科技 中美貿戰根源

追溯中美貿易戰的根源、本質,大陸媒體和智庫的基本共識是:雙邊貿易不平衡只是表象,從美方瞄準大陸資訊技術等高科技行業的極限打壓,可以看出美國基於重大國家戰略利益考量,正全力遏制大陸的發展;在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指導下,大陸越來越難買到美國的核心技術,因此,大陸必須下定決心加速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核心技術。
新一代資訊技術現在已經成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產業領域;貿易戰使得華為成為中美較量的焦點,資訊科技因此順理成章成為大陸戰略產業的重中之重。

1月18日,台師大發表寬度僅0.7公分全球最小的AI晶片,搭配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可以達到完整的人工智慧功能。(本報系資料照片)
1月18日,台師大發表寬度僅0.7公分全球最小的AI晶片,搭配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可以達到完整的人工智慧功能。(本報系資料照片)

陸資訊產業 發展潛力巨大

劉璟芳指出,「後貿易戰」時代可能演變為圍繞人工智慧、5G通訊、先進製造網路化、微晶片和半導體、超級電腦及軟體定義網路、量子電腦領域的科技戰,鴻海郭台銘的預期有相當的前瞻性。
劉璟芳指出,全球產業未來有兩大發展趨勢:第一是大陸資訊科技產業發展潛力與機會巨大。以積體電路(微晶片)為例,2018年,大陸進口積體電路金額高達3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兆元),是石油進口(1.59兆元)的1.3倍,連續六年超過2000億美元。
為了減輕對進口的依賴,大陸今年7月在完成第一期國家積體電路投資(總金額1387億元)後,第二期「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實際募資2000億元,按照1比3的撬動比,所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約在6000億元。由此可見,大陸市場空間之大,產業發展動作之迅速。
劉璟芳指出,她所在的江蘇省南通市已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資訊技術產業專項資金,設有6個國家級專業研究機構;已形成通信產品、積體電路封測、電子元件、電子器件四大主導板塊集聚發展,核心產業產值超2000億元。
以劉璟芳在大陸20多年工作、生活的經驗,外界切不可忽視大陸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與能力,大陸在資訊技術產業方面動作頻頻,是信號也是機會。
第二是壟斷半導體產業上游的日企開始轉向大陸市場。據日本媒體報導,9月,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東京電子集團派出了100人的工作小組來考察大陸市場,負責推動和當地企業的合作;日本大金工業(DAIKIN)也正在考慮對半導體材料領域進行大型投資,計畫在2022年之前投入400至500億日元,以增加在華工廠的生產以及設立新研發基地。
台灣始終懷有「控制技術、防備外流」的心態,但劉璟芳認為,技術只有在占得先機、獲取更大市場份額時,才是利益的最大化,否則,可能成為明日黃花;更何況,日本、韓國企業不會袖手旁觀,更不會禮讓利益。
所以,在「後貿易戰」時代,台灣IT產業若要繼續保持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劉璟芳提醒:搶占大陸市場,才是致勝的關鍵。(記者宋秉忠)

韓國釜山世界IT展上,華為展區的工作人員向韓國顧客展示華為手機。(新華社)
韓國釜山世界IT展上,華為展區的工作人員向韓國顧客展示華為手機。(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