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表態下周將派代表團赴北京進行貿易協商,更有信心達成雙方協議,被視為中美貿易可能降溫契機。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盛九元25日接受《旺報》專訪表示,美方多番動作仍在於談判並爭取籌碼,但不認為這波協商可讓彼此滿意,比較可能是形成小規模共識,例如大陸允諾進一步開放市場或逐步縮小對美貿易逆差、雙方縮小關稅戰規模、美對陸科技業封鎖放鬆等。
盛九元強調,中美貿易摩擦只是表面現象,其中涉及美國吸引國際資本轉出大陸甚至回流美國,進而阻止大陸自主研發並維持高科技核心競爭力的結構性問題,即便中美雙方暫時降溫,但美國相關措施不會停,未來貿易摩擦仍會不斷零星上演。
美財長下周赴北京協商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從關稅戰打到產業戰,川普24日表態下周將派出包含財政部長努欽等人組成代表團前往北京,力求解決中美貿易糾紛,並強調雙方「很大把握」能達成貿易協議。據知情人士指出,代表團有可能在5月3日、4日抵達北京。
實際上留給中美談判時間已不多,美方4月初列出的關稅增稅清單將於5月15日召開聽證會,如果美國決策不變,將在6月初正式生效。
這次中美談判是否真能替貿易摩擦熄火?盛九元認為,美國從擴大鋼鋁課稅,到規模600億、1000億美元的關稅增稅規模,實際違反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近期大陸、歐盟、俄羅斯都對美方增課鋼鋁關稅向WTO進行申訴。但其實美國多番做法最後都是希望逼大陸讓步。
陸或承諾降低逆差金額
觀察中美預料進行協商,盛九元認為雙方各自會有妥協形成小規模的共識,但坦言要達到雙方滿意的機會不高。
具體可能有什麼共識?盛九元說,例如大陸可對美國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包含對美服務業;第二是逐步降低中美貿易逆差金額,以及維持原先的對美公共採購承諾。
而美方可能的讓步則包含減少號稱1000億美元的關稅增稅規模;放鬆對大陸高科技業限制或制裁,以及恢復中美貿易對話,形成常規性協商機制。(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