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旺報-專家觀點

2018-04-27・旺報-專家觀點
陸學者鴿派變鷹派 孰令致之

兩岸情勢再陷低谷,繼中共18日台海實彈軍演以來,共軍在台灣周圍海域軍事動作頻頻,而最近對台智庫鴿派指標人物周志懷直言,兩岸之門現在連「縫隙」都沒有了,言詞充滿悲觀。當大陸鴿派紛紛轉變為鷹派,其間透露出的訊號,值得蔡政府深思。

就在蔡總統上台之初,周志懷曾說,兩岸關係之門仍留著一條「縫隙」,大陸還沒有完全把門關上,意味著北京對小英仍有期待,也許還認為小英會繼續完成這份「未完成的答卷」。

然現在周志懷的說法已有明顯不同,他直言,兩岸關係之門現在看起來連「縫隙」都沒有了,悲觀的說法顯示,大陸對蔡政府越來越不抱期待,甚至已有再次面對台海危機的心理準備。

從共軍最近一連串的軍事動作,到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公開點名批評賴清德「就是個台獨」,再到長期對台友善的鴿派學者也顯露出鷹派的論調,顯示賴揆多次點火台獨言論,已明顯踩到北京紅線,大陸不可能沒有反應。

兩岸關係在雙方都有政治基礎和互信時,不僅避免了尖銳的政治和軍事對抗,善意的兩岸互動還「外溢」到其他領域,包括民生經濟和國際活動空間。

像是陸客來台人數穩定增加,活絡帶動了旅遊觀光等相關產業;陸生也更願意來台讀書學習,體會不同的政治社會制度。兩岸大三通和經濟合作協議,也確實為台灣帶來經濟紅利。

國際活動空間也是如此。當兩岸之間有政治互信,台灣得以出席國際衛生大會和國際民航會議,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比現在更為寬廣。

如今台灣出席國際會議處處碰壁,無法第一時間取得必要的防疫和飛安資訊,也無法與其他國家交流,這就是兩岸僵局下台灣必然付出的代價。

現在情勢又不斷升溫,賴揆放火台獨言論依然故我,大陸施壓更強的外交和軍事壓力,影響所及,過去扮演重要親台力量的鴿派學者也不得不轉變口徑,開始對台灣疾言厲色。

當鴿派逐漸離台灣遠去,親台愛台的勢力漸漸微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陸民族主義式的仇台和反台,難道這是對台灣有利的結果?蔡政府應嚴肅面對,積極思索突破兩岸僵局之策。

(記者/羅印沖)